新華社堪培拉1月15日電 通訊:回顧澳大利亞金礦里的中國緣
新華社記者白旭 潘翔越 周子寒
這是2018年12月27日在澳大利亞巴拉瑞特拍攝的疏芬山金礦博物館復(fù)原的當年中國礦工居住的帳篷營地內(nèi)景,。?新華社發(fā)(潘翔越攝)
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巴拉瑞特的疏芬山金礦博物館,當史蒂文·科迪把金水倒進模具鑄成金塊,、現(xiàn)場參觀的中國游客發(fā)出陣陣驚嘆時,,他或許能感受到當年自己曾曾祖父工作時的心境。
科迪今年52歲,,他的工作是在疏芬山金礦博物館演示熔金,。疏芬山是當?shù)刂糜尉包c,2018年全年游客超過70萬人次,,其中至少5萬來自中國,。
100多年前,這里同樣吸引著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其中也包括中國人,,當時他們都為淘金而來??频系脑娓赣?851年從愛爾蘭到巴拉瑞特淘金,,當時21歲?!八斈陸?yīng)該看到過中國人是怎么工作的,。”科迪說,。
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巴拉瑞特,,一名工作人員(右)向游客們講解如何從河中淘金。(2018年12月27日攝)新華社發(fā)(潘翔越攝)
2018年是中國人來到澳大利亞200周年,。清朝統(tǒng)治后期國力每況愈下,,不少中國人到國外謀生。1851年澳大利亞發(fā)現(xiàn)金礦的消息轟動世界,,巴拉瑞特被稱為“新金山”。不少中國勞工也跟隨著當時的淘金潮來到巴拉瑞特,。
“僅僅在巴拉瑞特,,像疏芬山這樣的金礦就有大約200個,,最多的時候礦工人數(shù)達到4萬,其中有四分之一來自中國,?!笔璺疑绞袌雠c媒體部工作人員劉奕麟對記者說。
疏芬山金礦博物館復(fù)原了當年中國礦工居住的一片帳篷營地,。記者看到,,每一頂小帳篷里有兩張床,狹小的空間供兩人居住,,里面有簡單的生活必需品——飯碗,、煤油燈等,還有礦工供奉了家里的先人牌位,。當時大部分中國礦工來自廣東,,他們的居住地附近還有一座關(guān)帝廟,。
“中國礦工更能吃苦,。”劉奕麟說,,中國礦工會在一些歐洲人放棄的井中繼續(xù)挖掘,,往往會有收獲,歐洲淘金者也因此和中國礦工產(chǎn)生了矛盾,?!爸袊吮患性凇袊濉幼。伞Wo者’看管,。名義上是保護,,其實是限制他們?nèi)ソ鸬V的時間?!?/p>
然而有一件事改變了中歐礦工間的關(guān)系,。劉奕麟說,由于飲食習慣問題,,很多歐洲淘金者營養(yǎng)不良,,而不少中國礦工為了降低生活成本自己種菜并出售,蔬菜讓歐洲人營養(yǎng)更加平衡,,身體狀況得到很大改善,。
在科迪先人的故事中,中國人“非常友善”,?!拔腋赣H那一輩人還見過中國人的菜園和集市,中國人送給他們的蔬菜比賣給他們的還要多,?!?/p>
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巴拉瑞特,,游客們嘗試從河中找到金沙。(2018年12月27日攝)新華社發(fā)(潘翔越攝)
一些中國礦工后來回到故鄉(xiāng),,也有一些人留了下來,,比如科迪姐夫的曾祖父?!拔医惴虻脑娓改付际侵袊?,姐夫的祖父后來娶了一位英國姑娘,他的母親也是英國人,,”科迪說,,“姐夫和他兒子的外貌都可以看出中國人的樣子,但他們已經(jīng)不會講漢語了,,只知道自己姓氏的發(fā)音像‘唐’,。”
科迪從去年開始學習漢語,,已能與中國游客簡單交流,。雖然演示現(xiàn)場有3名華裔講解員,但科迪還是希望多學一點漢語,,親口講述那段歷史,。
“那段歷史很重要,應(yīng)該被記住,,”科迪說,,“中國人曾經(jīng)被不公正地對待,但是他們都是特別好的人,?!?/p>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shù)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zhì)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