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2日電 題:鐘為何鳴,?——交泰殿大自鳴鐘傳奇
新華社記者翟翔,、施雨岑,、杰文津
洪亮的自鳴鐘聲準時從紫禁城交泰殿傳出,。
鐘聲未落,紫禁城值房中的大清高官們紛紛掏出揣在補服中的西洋懷表,,校準各自的時間。
早在18世紀前后就開始為紫禁城報時的大自鳴鐘,,今天仍安放在故宮交泰殿,。
大自鳴鐘所在的交泰殿,得名于“天地交而萬物通”的古老東方智慧,?!疤斓亟弧贝邉訒r間,浩浩蕩蕩奔涌不居,,意味著進取創(chuàng)新,;“萬物通”突破空間,取長補短生機勃發(fā),,意味著開放交流,。
它的外殼是樓閣型木柜,,高5.57米,黑漆描金,。背面有一小梯,,登上去可以給鐘上弦。早在雍正年間,,宮中就有按例維修養(yǎng)護這座大鐘的規(guī)矩,。
然而如此大名鼎鼎的寶物,來歷卻神秘模糊,。
據(jù)清宮造辦處檔案,,嘉慶二年(1797年)交泰殿發(fā)生火災,大自鳴鐘被毀?,F(xiàn)存這座是嘉慶三年重新按原物重制的,。那么問題來了,被燒毀前的大鐘是何來歷呢,?對此各方說法不一,。一種說法認為,這座大自鳴鐘是由清宮造辦處學習西方精密機械技術后仿造而成,。另一種說法則更有戲劇性,,認為這座大自鳴鐘就是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進獻給明萬歷帝的那一座。
但無論是“國產(chǎn)仿制”或是“原裝進口”,,大鐘的身世不能改變一個事實:它既是科學交流的先驅者又是時代興替的見證人,。而它在不同時代所經(jīng)受的褒貶態(tài)度里,往往藏著歷史風向的密碼,。
允文允武的清圣祖康熙帝,,自幼鐘愛世界先進科技,自鳴鐘也是他的“心頭好”,。他曾御制《詠自鳴鐘》詩:“法自西洋始,巧心授受知,。……清晨勤政務,,數(shù)問奏章遲,。”詩里將自鳴鐘這項來自西方的科技,,用于監(jiān)督自己勤政治國,,從中不難看出,對康熙帝而言,,大自鳴鐘是他的“勤政鐘”“強國鐘”,。
而到了自詡為“十全老人”的乾隆帝時期,對大自鳴鐘的態(tài)度卻有了微妙的變化,。乾隆十年(1745年),,大鐘雖然仍保持了留置交泰殿的“待遇”,,但卻添了位新朋友——乾隆帝命造辦處按近千年前的唐朝技術制作了一尊古代水力計時設備——銅壺滴漏,也放在交泰殿內(nèi),,與大鐘相向而立,。
一中一外兩尊“時計”同殿而立,本來也算盛事,,可乾隆帝命人刻在銅壺滴漏外壁的銘文中卻有“較自鳴鐘,,淫巧徒傳”這樣對自鳴鐘貶斥蔑視的詞句。
乾隆帝閉塞自大的態(tài)度成為此后百余年里清王朝對世界先進科技,、全球文明交流的官方態(tài)度,。“玩藝”——此后直至鴉片戰(zhàn)爭,,中國對西方科技的引進,、使用與認知再未超過這兩個字范疇。據(jù)說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時,,侵略軍驚訝地發(fā)現(xiàn),,那些乾隆年間來華的外國使團獻上的當時最先進槍支彈藥與科學設備樣品,連外包裝都不曾拆開,。
大自鳴鐘仍在紫禁城里準點報時,,滿朝文武懷里的表依然走著,精神的鐘擺卻早已停了,。而此后百余年間的屈辱與苦難,,都是一個民族為這停滯付出的代價。
大自鳴鐘今天已不再計時用,,而它所身處的這個國家也早已憑借創(chuàng)新與開放贏得了應有的尊嚴與安寧,。這座傳奇的大鐘仍默默矗立,提醒人們:不聞“鐘聲”,,炮聲不遠,;交流開放,國泰民安,。
這個道理,,中西皆然。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