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然而,,在青海湖畔長期靠打魚為生的李一帆,,卻放下了漁具,干起了保護湟魚的事,,從“打魚郎”變成了“護魚人”,。
李一帆今年40歲,他家祖輩上世紀50年代從青海海晏縣西海鎮(zhèn)搬到剛察縣,,靠打湟魚為生,。李一帆12歲起,就跟著外公學打魚,。
剛察縣是離青海湖最近的一個縣,。每年6月到8月間,這里的氣溫逐漸升高,,迎來湟魚洄游的季節(jié),。青海湖的含鹽量和堿度很高,小湟魚在淡水中出生,,然后到青海湖中長大,,成年后溯河洄游到淡水河產(chǎn)卵再回到咸水湖內(nèi)。剛察縣境內(nèi)的沙柳河,、泉吉河,、哈爾蓋河、布哈河和吉爾孟河5條主要入湖河道,,便是湟魚洄游的通道,。
作為青海湖特有魚類,湟魚的學名是“青海湖裸鯉”,,是青海湖“水—鳥—魚”生態(tài)鏈的核心環(huán)節(jié),,2004年的《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曾將其列為瀕危物種。
今年7月初,,記者在沙柳河岸邊看到,,河道里的湟魚逆流而上,濺起片片水花?!鞍牒忧逅牒郁~”的景象,,令人嘆為觀止。
李一帆告訴記者,,在他小時候,,這樣的景象還只是聽老一輩人在講故事中提到過。曾經(jīng)一段時間,,由于多年的濫捕,,再加上氣候變暖,湟魚的生存受到很大影響,,數(shù)量銳減,。湟魚洄游的壯觀場面,他也沒見過,。
1994年開始,,政府實施封湖育魚政策。2011年開始的第五次封湖育魚為期10年,,直到2020年12月31日,。
開始封湖育魚的時候,李一帆和其他漁民有些想不通:“以前靠打魚為生,,也沒有什么其他生活技能,,一下子不讓打魚了,收入就減少了,?!?/p>
家里的老人鼓勵李一帆從銀行貸款養(yǎng)羊,買車跑運輸,。慢慢地,,事業(yè)有了起色,日子也好了起來,。李一帆發(fā)現(xiàn),,除了打魚,還有更好的謀生手段,。
有一年湟魚洄游高峰期,,因為干旱,河道斷流了,。布哈河,、泉吉河、沙柳河這幾條大河都出現(xiàn)了湟魚擱淺的情況,,有很多牧民和志愿者來搶救湟魚,。
李一帆看到一些牧民和志愿者在河里徒手撈湟魚,。“他們的想法是好的,,但是方法不對,。”但是,,人們開始時并不相信李一帆,。“既然你們不相信我,,那我把湟魚打撈上來之后交給你們?nèi)シ派??!崩钜环f,。于是,他就用以前打魚的專用工具把擱淺的湟魚搶救上來,,任務完成了,,牧民和志愿者們也開始信任他了。
從此以后,,每年湟魚洄游季節(jié),,李一帆都會主動申請義務參加保護工作。牧民也會在家里燒好茶,,帶上食物,,給李一帆他們提供幫助。
實施封湖育魚以來,,湟魚受到了保護,,漁民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李一帆說:“這幾年,,隨便去湖邊看,,就能看到從上游來的湟魚,這在以前是很難見到的事情,。我爺爺曾說以前這里是生態(tài)非常好的地方,,我們覺得只是在聽故事;現(xiàn)在,,這些故事里的情景在我們面前真實地出現(xiàn)了,。”
李一帆現(xiàn)在注冊成立了一家公司,,有12名員工,。員工的工資、運營的成本費等去除后,,每年還有一二十萬元的收入,。他預計,,隨著青海湖變得越來越美,越來越多的人會來旅游,,“我現(xiàn)在的公司就是經(jīng)營旅游,,帶游客去了解牧民的生活和當?shù)氐拿袼孜幕,!?/p>
“旅游旺季,,母親做手工酸奶,出售給游客,。父親每天和其他老人一起干活,、健身、打牌,。孩子在學校安心上學,。這樣的日子美得很?!崩钜环f,。
■記者手記
讓保護生態(tài)成為自覺行動
徜徉在青海湖邊,能真切感受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青海湖是一個龐大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歷經(jīng)多年的封湖育魚,湟魚增加,,鳥類繁盛,,生態(tài)系統(tǒng)正趨向良性循環(huán)。美麗的青海湖,,在純凈的藍天下,,飛鳥翩翩。行走在環(huán)青海湖地區(qū),,“愛我青海,,保護湟魚”的橫幅隨處可見。義務保護湟魚的牧民說得最多的就是:“保護湟魚就是保護青海湖,,就是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要讓保護生態(tài)成為大家的自覺行動?!保ㄓ浾?江 山)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