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紀錄片的熱度持續(xù)不減,因為人們對美食的一腔熱忱從未改變
透過美食,,看到生活
閱讀提示
這些年,人們對美食紀錄片的青睞熱度不減,?!渡嗉馍系闹袊贰讹L味人間》《人生一串》《宵夜江湖》《早餐中國》《老廣的味道》……這些耳熟能詳?shù)拿朗臣o錄片,不僅越發(fā)垂直細分,,文化和情感的融入也讓“看客”們獲得強烈共鳴,。
當《風味人間》第二季完美收官時,一部城市美食紀錄片《尋味東莞》接檔而至,,再次挑逗食客味蕾。
肇始與迭代
2012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國》橫空出世,,讓美食紀錄片風靡開來。
“回顧《舌尖上的中國》的誕生,,恰逢中國紀錄片產(chǎn)業(yè)變革進入實質性階段,。”樂正傳媒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影視產(chǎn)業(yè)研究者彭侃告訴記者,,2010年10月底,廣電總局出臺《關于加快紀錄片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若干意見》,,之后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成立,,開始探索以更大的投入生產(chǎn)更加商業(yè)化、更有影響力乃至能夠出口海外的紀錄片,。
于是,,時任紀錄頻道副總監(jiān)的陳曉卿抓住了這一機遇,從他熟悉的美食領域入手,,并大膽地借鑒了BBC更為先進的商業(yè)紀錄片生產(chǎn)方式,,創(chuàng)作出《舌尖上的中國》這一具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的作品。
云南的松茸,、浙江遂昌的冬筍,、湖北的蓮藕、吉林的魚把頭……《舌尖》為觀眾制造了足夠震撼的大量美食“奇觀”,;采摘松茸的藏族姑娘卓瑪,、湖北嘉魚的職業(yè)挖藕人、綏德騎車賣黃饃饃的大爺……通過一個個平凡小人物的故事帶出對美食的描摹,;用精煉到位的旁白講述美食背后的地理,、儀式、倫理,,讓觀眾感受到中華飲食文化的源遠流長,。
“在很大程度上,《舌尖上的中國》之所以能成功,,正是因為它采取了這種跳脫了中國傳統(tǒng)的新聞專題片式紀錄片的生產(chǎn)方式,,給觀眾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迸碣┱f,。
“片中充滿了人物故事,故事有趣,,人有意思,。”陳曉卿這樣解釋《舌尖》的走紅,,“以往美食節(jié)目,,更多介紹烹飪技術和吃的禮儀、文化,。而這一次,,更多帶著對食物的敬意和感情。觀眾能從對美食的熱愛中,,品讀到對生活的熱愛,。”
2017年,,陳曉卿帶領《舌尖》第一二季的部分團隊人員組建了稻來傳媒,,與騰訊視頻展開深度合作,繼續(xù)耕耘美食等類型的商業(yè)紀錄片,。盡管與《舌尖》一脈相承,,但《風味人間》的一切都在升級迭代,開始用更廣闊的視角去審視食物,,展現(xiàn)世界不同緯度人群的美食智慧,,記錄一方水土的文化傳承和信念根基。
彭侃認為,, 從《舌尖》第一二季到《風味人間》第一二季,,陳曉卿團隊在美食紀錄片領域所取得的持續(xù)性成功并非偶然,他們建立了一種成熟的模式結構,,并在技術層面日益精進,,在主題架構上每季進行適當?shù)恼{整,,以“微創(chuàng)新”的方式給觀眾帶來熟悉的陌生感,從而保持著穩(wěn)定的市場地位,。
垂直與契合
隨著《舌尖》的成功,,要想在眾多美食紀錄片中突圍而出,就得另辟蹊徑,?!度松淮泛汀对绮椭袊罚瞧渲械某晒Υ?。
“《人生一串》的成功在于它的‘不修邊幅’契合了年輕一代追求真實感的審美潮流,,在以年輕用戶為主的B站播出更是如魚得水?!?彭侃認為,,暗黑氣質的片頭曲、魔性的文案,、北方煙酒嗓的旁白也構成了其標志性特征,。用帶著草根氣息的味道帶給觀眾新鮮感,用街邊燒烤這一頗具中國特色的文化情結引發(fā)了大眾的共鳴,。
同樣是走向更為細分的領域,,拍攝了上百集的《早餐中國》,切中了日趨火熱的短視頻消費潮流,。每集不過五分鐘,就講三件事:一道特色早餐,、店主閑暇日常和店主每日必播的一首歌,,短小精悍。
片中有個環(huán)節(jié)“每個老板都有自己的單曲循環(huán)”,,即播放一首早餐店老板愛聽的歌,。“早餐的底色是苦的,,辛苦的苦”,,循環(huán)曲目就成了《早餐中國》的靈魂所在。早餐店老板們日復一日做一件事,,聽歌不跟風,,只循環(huán)一首,老歌伴隨了他們幾十年,。因此,,總導演王圣志決定把他們的歌單放到片子里,“我不需要有個聲音跳出來說這人有工匠精神,、幾代傳承,、堅守有道,。他有多堅持,你聽他的歌就知道了,?!?/p>
與大眾印象中的美食紀錄片不同的是,《早餐中國》一不解讀食物背后的秘密,,二不談論片中人物的情感,,也不說美食區(qū)域文化,只老老實實就說美食,?!凹o錄片能不能放下原本面孔,放下身段,、變得輕松,?”王圣志解釋說,還有一個原因,,當下迎來了美食紀錄片的熱潮,,雖然拍攝題材不同,但大多是一種腔調,,“我們可以換一種腔調出現(xiàn)”,。到底應該用什么樣的形式來定義?“我更愿意用短視頻節(jié)目來稱呼,,它打破人們對于紀錄片的認知,。”
如彭侃所說,,《人生一串》和《早餐中國》都找到了一個垂直細小的美食切口,,并找到了合適的、契合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審美潮流的表達方式,,而它們的成功也反過來證明了美食這一題材所具有的包容性,,既可以上升到橫貫世界的奇觀,也可以下沉至固守鄉(xiāng)土的日常,。
模式與創(chuàng)新
當“舌尖體”成為一種解說詞模式,,而拍美食的超近景鏡頭、大廚展現(xiàn)廚藝的慢動作,、畫外音介紹食物之外的人文情懷,,被觀眾理解為一種套路,這就意味著美食紀錄片的創(chuàng)新已經(jīng)是個命題,。
“美食紀錄片需要拓展更廣闊的表達空間,。”彭侃認為,,國外的成功案例證明了還有不少創(chuàng)作路徑是值得嘗試的,。
一種美食紀錄片是加入更加縱深的,、歷史的視野,去探尋美食的變遷和對人類社會所產(chǎn)生的影響,。如BBC美食系列紀錄片《流行世界的美食》,;一種是圍繞知名大廚或是美食大師做文章,在展現(xiàn)他們的烹飪技藝之余,,也講述他們的人生故事和美食觀念,。如由美國導演大衛(wèi)·賈柏拍攝的日本壽司大師小野二郎的紀錄片《壽司之神》;還有一類則致力于在更寬闊的社會背景中探討關于食物的命題,,甚至要用美食發(fā)揮出推動社會進步的功能,。如在BBC播出的紀錄片《杰米的校園餐食》中,通過電視節(jié)目成名的大廚杰米·奧利弗發(fā)起了一項頗有野心的挑戰(zhàn)——改造英國校園中的菜譜,,讓整個英國的孩子們可以吃得更健康,。
“對于發(fā)展時間還不長的中國美食紀錄片而言,要想成為一個長盛不衰的內容類型,,還得繼續(xù)拓寬和提升自身的邊界與格局,。”彭侃說,。
創(chuàng)新與堅守有著微妙的關系,。對于美食紀錄片而言,贏得觀眾的關鍵無疑還是得走胃又走心,?!叭碎g至味,往往醞釀于人和人之間,?!比珀悤郧渌J為,美食的終極奧義是獲得幸福感,,美食紀錄片則是通過食物看到人,看到人的生活,。(陳俊宇)?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