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借力信息化提升防震減災水平
地震監(jiān)測預報預警實現快速發(fā)展
實時接收全國臺站數據和全球多個臺站共享數據,,實現全國2分鐘內,、全球10分鐘內有影響地震的自動速報,。
國內自動速報的平均位置偏差減小到10km,,平均震級偏差0.2級,。國外地震速報能力不斷提升,。
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中國地震臺網中心正在推進的信息化平臺建設。臺網中心主任王海濤告訴《法制日報》記者,,作為我國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業(yè)務樞紐和地震監(jiān)測預報預警的國家級業(yè)務中心,,臺網中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圍繞全國地震監(jiān)測臺網數據的匯集,、傳輸,、處理、分析和服務等全流程業(yè)務鏈,,初步構建起感知系統(tǒng),、信息資源、核心應用和智慧服務的新一代業(yè)務體系,,帶動地震業(yè)務轉型實現快速發(fā)展,。
海量地震數據實現實時處理
2019年12月18日8時14分,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發(fā)生5.2級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震中位于內江市資中縣陳家鎮(zhèn)。
“地震發(fā)生后僅僅8秒,,就向成都地區(qū)發(fā)出預警信息,,5分鐘內產出地震烈度圖?!迸_網中心副主任張銳說,,臺網中心已經實現川滇和京津冀預警示范區(qū)10秒級預警信息和30分鐘級的烈度速報示范產出。
此外,,在國內部分重點地區(qū)2級以上,、大陸地區(qū)3級以上和海域地區(qū)4級以上地震基本參數信息2分鐘左右的自動速報產出,10分鐘左右的人工速報產出以及境外地區(qū)5級以上地震參數10分鐘左右自動速報和30分鐘左右的人工速報,。
張銳補充說,,臺網中心采用云計算、大數據,、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等現代信息技術,,初步構建了地震云計算和大數據平臺,實現了計算,、存儲,、網絡、安全等基礎設施的池化,、服務化,,為地震業(yè)務應用提供了彈性擴展、高效便捷和按需使用的信息平臺,。
在應急響應方面,,臺網中心承擔地震災情收集整理和應急響應決策服務等。臺網中心應急響應部副主任鄭通彥介紹說,,接到地震速報后,,根據應急預案響應級別規(guī)定,迅速啟動應急指揮大廳,,通過視頻會議與應急管理部,、發(fā)震省地震部門和地震現場實現互聯(lián)互通,評估技術系統(tǒng)自動產出地震災害快速評估專報,,并根據基礎數據庫和計算模型,,預估本次地震可能造成的人員死亡和建筑物破壞情況,提供本次地震烈度和地震影響場等震區(qū)基本信息,。
鄭通彥指出,,除了實現地震災害快速評估自動編制外,震后30分鐘內完成有影響地震震害快速評估等應急響應產品的產出任務和上報,?!澳壳耙褜崿F與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地震局,、地市縣地震局、臺站和地震現場等760個以上點的互聯(lián)互通,,震時可根據需要聯(lián)通距震中最近的點,。”
26項公共服務面向社會公眾
“突發(fā)地震消息能在一分鐘內覆蓋上億網友,?!蓖鹾榻B說,這得益于臺網中心與多家新聞客戶端和大型互聯(lián)網平臺進行戰(zhàn)略合作,,搭建了較為快速完善的地震信息公共服務平臺,。
王海濤說,自主研發(fā)的地震信息播報機器人目前在幾秒鐘內全自動產出26項公共服務產品,,通過企業(yè)微信,、地震新媒體平臺和地震信息公共服務對接平臺等實時服務于地震應急響應、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
另一個比較喜人的數據是,,速報微博2019年閱讀量累計超過27億,點贊互動超過400萬次,,各項統(tǒng)計數據均位居全國政務微博前列,。
記者了解到,臺網中心還通過地震新媒體平臺、地震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地震信息播報機器人系統(tǒng),、12322短信平臺、國家地震科學數據中心,、數字圖書館和地震知識分中心等對外提供地震信息服務和數據共享,。
建成地震科學數據共享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臺網中心建成地震科學數據共享平臺,。這一平臺可向社會公眾和不同行業(yè)提供地磁,、強震、重力,、深部探測,、地球空間觀測、地殼應力環(huán)境,、地震地質與地震動力學,、地震災情、定點形變,、流動形變等觀測數據,。
據悉,國家地震科學數據共享網站實名注冊高級用戶超過萬人,,年訪問量超過100萬人次,,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等重大科技項目,、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等提供了數據服務,,在輔助政府決策、重大工程建設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臺網中心還建成地震科學專業(yè)知識服務系統(tǒng),,通過加工、整合地震領域的公開資源元數據,,提供中外文科技論文,、專利、標準,、術語,、科學數據、專家與機構等類型資源,?!睆堜J說,通過打通多源異構數據資源間的關聯(lián),,面向科研人員和社會公眾等不同群體提供地震領域海量科技文獻和科學數據的查詢和下載,,地震術語百科檢索服務,,專家學術圈和知識圖譜等知識應用以及中國地震背景分區(qū)和火山知識庫等專題知識服務。
王海濤強調,,下一步,,臺網中心按照“問題導向、體系設計,、分步實施”的思路,,針對防震減災現代化能力提升過程中的關鍵性問題,分析梳理短板弱項,,牽引系統(tǒng)設計與研制建設;遵循設計藍圖,,針對當前業(yè)務急需,,分步驟分階段開展信息系統(tǒng)建設,狠抓落實,,一年打基礎,、兩年上臺階、三年見效益,。運用體系工程方法,,有序推進臺網中心信息化建設落地,提升防震減災現代化水平,。(記者 侯建斌)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