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工作人員在清理暴雨襲擊后高速路上的落石 冉川 攝
入夏以來,我國南方進入主汛期,,部分地區(qū)遭遇今年以來最強降雨過程,,多地河流發(fā)生超過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那么,,今年汛情有什么新特點?防汛面臨哪些新難題?
汛情概覽:長江流域入梅早,,部分地方災情重
6月,,長江進入主汛期。我國江南,、華南和西南局地發(fā)生今年以來強度最大,、范圍最廣、持續(xù)時間最長的降雨過程,。今年長江流域入梅早,,5月29日入梅,較常年偏早10天,,比發(fā)生流域性大洪水的1954年還早2天,。接下來的雨情和汛情不容樂觀。
根據此前中長期預測,,2020年我國氣象水文年景總體偏差,,長江發(fā)生區(qū)域性大洪水的可能性較大,甚至有可能發(fā)生流域性較大洪水,。
據浙江省氣象局研判,,今年汛期,浙江強降水過程較明顯,,浙西和浙北部分地區(qū)雨量可能較常年偏多兩成以上,。同時,臺風等強對流天氣和局地強降雨將較頻繁,,山洪地質災害風險較高,。
貴州于3月20日進入汛期,較常年提前40天,。截至6月16日,,貴州自入汛后已發(fā)生8輪強降雨天氣過程。多輪持續(xù)強降雨影響下,,貴州省9個市(州)71個縣(市,、區(qū))遭受不同程度洪澇災害,受災人口113.92萬人次,。此外,,廣西多地也發(fā)生嚴重洪澇災害。目前廣西正在全面開展災后重建,。
防汛難點:新風險老問題交織,,防汛備汛不容有失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水旱災害防御體系初步形成,,整體抗災能力顯著提高,,但今年形勢較為特殊,防汛備汛工作的挑戰(zhàn)和困難不容忽視,。
一是人員配備和防汛物資儲備不足,。自國家防汛抗旱體制發(fā)生重大調整后,,水利部門水旱災害防御面臨“平臺不硬、經費不硬,、隊伍不硬”等難題,。一些基層干部反映,現(xiàn)在基層力量薄弱,,人手十分緊張,。隨著機構改革的深入,基層一些專業(yè)防汛技術干部被劃轉至應急部門,,人力更加捉襟見肘,。有的縣沒有水旱災害的專職防御部門,只是由負責農田水利或者水庫管理的人員兼職,。
防汛物資儲備方面,,許多地方還沒有補充到位。有基層干部反映,,近年地方財政相對緊張,,編織袋、編織布,、砂卵石,、救生衣、沖鋒舟等防汛常用物資儲備不夠,。
二是防洪抗災工程體系薄弱,。我國有9.8萬多座水庫,其中9.4萬多座是小型水庫,。為保障度汛安全,,各地水利部門多次深入一線暗訪暗查,發(fā)現(xiàn)一些水庫不同程度存在病險,,有的還存在大壩巡查人員情況不明,、監(jiān)測設施缺乏、管理經費不足等問題,。
三是突發(fā)性短歷時強降雨預報難度大。目前,,突發(fā)性災害的天氣預報依然是世界性難題,,對突發(fā)性短歷時強降雨還無法做到精確預報。部分地區(qū)對苗頭研判不敏感,,預警信息發(fā)布后,,基層通知到戶、到人存在“中斷點”和“擁堵點”,。
如何應對?加強風險排查,,理順體制機制
多地權威分析顯示,,今年氣候異常,極端天氣事件多發(fā),,氣象水文年景總體偏差,。面對嚴峻形勢,各地須強化防汛備汛工作,,提升水旱災害防御水平,。
主汛期已至,各地須針對前期督查發(fā)現(xiàn)的問題和隱憂,,再次進行防汛風險大排查,,及時彌補漏洞;加強水情雨情監(jiān)測預報,精心做好水庫調度;在現(xiàn)有硬件基礎上,,健全信息共享,、協(xié)調聯(lián)動等機制;充分做好抗洪搶險隊伍、物資,、裝備,、通信保障和應急響應行動準備,確保突發(fā)災情險情處置有力,。
目前,,水利部門與應急部門的防汛抗旱職能界限仍待進一步明晰,在流域和區(qū)域層面亦須有效銜接,?;鶎右恍┙涷炛档媒梃b,如經過去年“磨合”后,,云南,、四川重新將防汛抗旱指揮部劃回水利部門;“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的湖北荊州,今年則安排汛期應急部門相關工作人員到水利部門合署辦公,。
貴州,、廣西等災情較重的省份,一些地方剛剛出列,,有的尚未脫貧摘帽,。針對這些地方,更應妥善安排災后救助,,及時開展恢復重建工作,,避免因災情影響脫貧進程,防止因災致貧,、因災返貧,。(記者 李黔渝 李思遠 周楠 何偉 范帆 田建川)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