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另有“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重五節(jié)”“五月節(jié)”“龍舟節(jié)”“浴蘭節(jié)”“詩人節(jié)”之稱,,是深受漢字文化圈民眾喜愛的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自春秋戰(zhàn)國起,已有2000多年歷史,。
庚子年的端午節(jié)與往歲不同,走親訪友的少了,,規(guī)模歡聚的少了,。端午時節(jié),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全球在廣度抗疫,,中國在深度抗疫。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多少都帶有一點祈祝健康的內容,,但像端午節(jié)這樣,,從餐飲食物到服飾佩戴,再到衛(wèi)浴環(huán)境,,甚至直接儲藥防疾,,這樣系列性的防病抗疫節(jié)日還是很少見的。某種意義上說,端午節(jié)就是中國的一個專屬性防病抗疫的節(jié)日,。以此視角,,的確可以透視出中國端午節(jié)所蘊含的非常獨特的文化意蘊和史鑒價值。
具有消殺清火功能的“雄黃”“粽包”“咸鴨蛋”等餐飲習俗
小時候聽白蛇傳故事,,深憾許仙被法海所惑,,在端午節(jié)讓白娘子飲下雄黃酒,致使其妻原形畢現(xiàn),,自己也嚇得半死,。心中一直存有疑問,雄黃酒到底是一種什么酒,,這么厲害,。后來知道,這種酒其實就是在白酒或黃酒里加入微量的礦物質雄黃(俗名“雞冠石”)制作而成,?!帮嬃诵埸S酒,病魔皆遠走”,,飲雄黃酒是端午節(jié)的餐飲習俗,。由于雄黃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具有滅活性,,故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毒之功效,,外用可灑在墻角、床下殺菌防蟲,,還可治皮膚病?,F(xiàn)代科學表明,雄黃酒含微毒,,適宜外用,,內服需慎。
吃粽子是端午節(jié)最普遍的餐飲習俗,。民間傳說吃粽子是為紀念屈原,,南朝梁文學家吳鈞在《續(xù)齊偕記》載:“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鼻躲枇_后,當?shù)匕傩論那邮w會被魚鱉侵食,,便想出“絕招”,,用竹筒儲米,,這樣既可以吸引魚鱉,又不至于浪費太大,,這是最早的“筒粽”由來,,后慢慢演變成用粽葉包裹成“粽包”了?!棒杖~”主要有箬葉,、竹葉、蘆葦葉等,,其共同特點是葉面寬大,,清香宜人,天然防腐,,無毒有嗅,,包裹糯米、綠豆,、豆沙,、八寶、冬菇,、火腿,、咸肉、蛋黃等餡料后,,植物的葉香與餡料的食香結合,,產生一種非常獨特的粽香味道,使得該食物不但色香味俱全,,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清火祛熱功能,,成為老少咸宜的端午佳食。
端午節(jié)還有一種餐飲習俗就是吃咸鴨蛋,。傳統(tǒng)咸鴨蛋是用黃泥及鹽腌制而成,,質地緊實,富含礦物質,,蛋清咸白,,蛋黃類蟹黃。在中國烹飪文化中,,鴨子是水上家禽,屬寒性食物,,咸鴨蛋亦為寒性,,食之有助于清火、防暑,。
端午節(jié)正是暑熱大開之時,,“雄黃”“粽包”“咸鴨蛋”等節(jié)令食物多少帶有一些消殺清火之功效,。
具有防病抗疫功效的“簪蒲”“佩蘭”“囊香”等服飾習俗
端午節(jié)有一個極具特色的時令佩戴,就是“簪蒲”,?!拔ㄓ袃簳r不可忘,持艾簪蒲額頭王”,,意思是說端午節(jié)這天,,孩子們手持艾草,頭戴菖蒲,,額上寫個“王”字,,辟邪防疫。所謂“簪蒲”,,就是頭戴菖蒲,。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粗壯,,葉劍形,,有膜質邊緣,生于沼澤,、溪流,、水田邊,原產中國,、日本,,現(xiàn)廣布世界溫帶、亞熱帶地區(qū),。菖蒲全株有毒,,根莖毒性較大,多量口服會產生強烈幻視,,有香氣,,可提取芳香油。歐陽修《漁家傲》:“正是浴蘭時節(jié)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菖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可防疫驅邪的靈草,,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扮演著防病抗疫的重要角色,。北京有個地方叫菖蒲河,位于天安門東側,,又名外金水河,,因長滿菖蒲得名,是明清皇城水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佩蘭”是端午節(jié)又一傳統(tǒng)佩戴習俗,?!芭逄m”可作名詞,即“蘭花”“蘭草”“醒頭草”之別名,,屬菊科植物,。屈原《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這是“佩蘭”之名的由來,,后在劉安《淮南子》中得到強化:“其葉似菊,女子,、小兒喜佩之”,,“佩蘭”之名更加盛行;“佩蘭”亦可作為動詞,,即為佩戴蘭花蘭草之意,。端午時節(jié),正值蕙蘭,、建蘭花期,,蘭草豐茂、蘭花盛開,,幽香“佩蘭”,,沁人心脾,可防疫祛病,。
“囊香”是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及女子的配飾傳統(tǒng),。端午時節(jié),古俗有佩戴香囊,、香袋傳統(tǒng),。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中出土的四只絹質織繡香袋,香袋內裝有花椒,、茅香,、辛夷等香料,而端午節(jié)佩戴的香囊一般是特制的“香藥”,,常有艾草,、丁香、白芷,、辛夷等藥材,,其作用為“抗疫氣,令人不染”,。
可見,,端午節(jié)的服飾佩戴多具有防病抗疫之目的。
“浴蘭”“沐芳”“懸艾”“熏香”“儲藥”“點丹”等防疫措施
端午時節(jié),,暑氣昌旺,,時疫易生。因此古代端午習俗中有諸多具體的防疫措施,,“浴蘭”“沐芳”“束艾”“熏香”“儲藥”“點丹”,,不一而足。
“浴蘭”和“沐芳”其實相差不大,。屈原《云中君》:“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端午節(jié)有“浴蘭”“沐芳”之俗,,因此該節(jié)又被稱為“浴蘭節(jié)”,。《大戴禮記》云:“午日以蘭湯沐浴”,。端午時值仲夏,,易發(fā)皮膚病,而中醫(yī)認為端午日是草木藥性最強的一天,,這天所采草藥治皮膚病,、去邪氣最有效驗,民間逐漸流行起在端午節(jié)采蘭草,、蘭花入藥煲水沐浴之習俗,,故稱“浴蘭節(jié)”。
“懸艾”和“熏香”功用類似,?!把恪笔菍⒏鞣N香料點燃,由此產生強烈香氣,,以達到清新空氣,、防蚊祛疫之目的。而更具端午特征的是“懸艾”或“燃艾”,。諺云:“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jié),,正是熱氣上揚之際,,蚊蠅毒性較強,極易傳播疫病,,因此家家戶戶都會在房門窗框上插一束艾草,,以驅蚊避疫。有時會直接將艾草點燃,,驅蚊避疫功效則更為明顯,。南朝梁宗懔編撰的筆記體文集《荊楚歲時記》載:“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采艾為人形,,懸于戶上,,可禳毒氣?!?/p>
陸游《乙卯重五詩》:“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皟λ帯薄包c丹”是更加直接的防病抗疫措施,。端午節(jié)百姓有制作和儲藏各種草藥的習俗,故曰“舊俗方儲藥”,,而“點丹”則是在身體的某些穴道部位點上丹藥,,以達到防病抗疫之功效。
綜上所述,,端午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三大節(jié)之一,,其文化內涵非常豐富,生命價值,、詩性特征,、愛國主義等均是題中應有之義,而中國端午的抗疫文化內涵同樣值得挖掘和傳揚,。(萬安倫)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