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11月12日電 題:榆皮面的新“味道”
新華社記者呂夢琦
榆皮面,,一種用榆樹皮磨成的棕黑色面粉,,過去咽下的是貧窮,現在嘗到的是幸福,。
時值初冬,,太行山里金色的樹葉已飄落,。71歲的趙壁村村民陳素元正在地里清理豆茬,老伴送來了中午飯,。澆上鹵,,撒點芝麻鹽,一碗熱騰騰的榆皮面饸烙下肚,,陳素元回味起了從前,。
“說起榆皮面,我就想起年輕時吃過的苦,,以前這可不是什么好營生,,現在倒成了香餑餑?!?/p>
1949年出生的陳素元一輩子和土地打交道,,“吃過的苦一籮筐”,最難熬的是饑餓,。
趙壁村地處太行山深處,,曾經是山西省昔陽縣的一個窮村。這里石頭多,,土地少,,以前老百姓經常吃不飽。餓急了,,村民們就上山扒榆樹皮,,把白色部分剝下來,曬干磨成粉,,再摻上點玉米或白面,,就做成了榆皮面。
這是一碗“苦面”,,在太行山曾延續(xù)了很多年,。
陳素元清楚地記得,20世紀60年代,,村集體一口人一年分的口糧只有“半斤油,,5斤小麥,100斤玉米面,,80斤谷子,,10斤黍子”,。他們家孩子多,兄弟姊妹9個人,,經常餓得晚上睡不著覺,,全靠榆皮面才撐下來。
榆皮面不好消化,,嚼在嘴里黏糊糊的,,沒啥滋味,空腹不能多吃,。
“那年頭,,人肚子里沒油水,整天盼的是大魚大肉,,干巴巴一碗榆皮面,,沒菜只能硬往下咽?!标愃卦f,,再餓的時候他都沒覺得好吃過。
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初,,陳素元摻雜著糧食足足吃了30多年榆皮面,。直到1982年,趙壁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他一家6口承包了8畝地,,日子才有了好轉。他很快解決了溫飽,,還買了一臺黑白電視機,,養(yǎng)大了4個兒女,供他們念完了初中,。
日子一天天變好,,兒女們相繼娶了親嫁了人,但抖摟不掉的是榆皮面的味道,。2001年,有人上門踅摸榆皮面,,陳素元甚至有點轉不過彎來:“這么難吃的東西咋還有人買,?”
可看看村里的變化,一切又似乎變得很好理解,。
趙壁村有570戶1610口人,,在昔陽縣是個大村。40年前,,這里是一片低矮的石板房,,到縣城不通公路,,步行得走4個小時。
如今,,在精準扶貧等政策推動下,,趙壁村硬化了道路,投資600多萬元新建了中小學,,衛(wèi)生院,、文體廣場、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等樣樣齊全,,2018年人均收入達到8349元,,比10年前翻了近3倍。
“時代不同了,,人的口味也變了,。”曾經人見人厭的榆皮面搖身變成稀罕的土特產,,甚至進入一些高檔酒店,,價格比上好的大米白面還要貴。陳素元又重新加工起了榆皮面,,賣給那些土特產商店,。
這是個辛苦活兒,陳素元一年只能加工五六百斤,。
在趙壁村,,有3戶人家做榆皮面,數陳素元名氣大,。隔三岔五,,他就推著小車到十公里外虎頭山景區(qū)的土特產店去送面,每斤7元錢,,一年能掙四五千元,。
“很多游客覺得榆皮面對身體好,走的時候都會買幾包,?!?0歲的土特產店老板張晶晶說,她有時候也吃點榆皮面,,味道還不錯,。
從不受待見到被人喜歡,陳素元做夢也沒想到,,幾十年前人見人厭的榆皮面有一天竟然能用來換錢,。他血脂有點高,去年體檢醫(yī)生勸他適當吃些粗糧,老伴就時不時做點榆皮面,。
“好多年不吃,,覺得味道比以前好多了?!彼f,。
味道的不同源于生活的改善。
小時候,,陳素元天天盼的是能吃上碗豬肉燉粉條,,現在想的卻是如何能吃得清淡些。因為窮,,他15歲喪父,,40歲喪母;不像現在,,人人有醫(yī)保,,按月領養(yǎng)老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yǎng),。
“國家政策好,老了也活得有滋味,!”陳素元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2018年9月7日,山西省政府宣布昔陽縣退出省定貧困縣,,151個貧困村,、39988名貧困人口告別了貧困。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