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5日電 題:記者蹲點手記:在原始林區(qū)讀懂堅守與責任
新華社記者葉昊鳴,、鄒儉樸
“與世隔絕”,,這是第一次走進奇乾中隊時,記者的切身感受,。
從最近的城鎮(zhèn)乘車前往奇乾中隊,,約150公里的路程卻要行駛4個多小時,進山的道路蜿蜒曲折,,上下起伏,,有種坐小型過山車的感覺,身邊的景色也逐漸從綿密平坦的草原過渡到遮天蔽日的林區(qū),。越走進奇乾,,“人煙”的概念就越淡薄。
行至中隊營地,,下車。周圍是望不到盡頭的原始森林,,深山氣息冷冽,,但當飽含負氧離子的清新空氣涌入肺中,坐車的疲倦一掃而空,。而除了來自“天然氧吧”的饋贈,,迎接我們的,還有一張張帶著憨厚神情卻略顯靦腆的笑臉,。
這里是奇乾中隊,,駐扎在祖國版圖的“雞冠”處,,守護著95萬公頃的千里林海,。
剛到奇乾,,不適感立刻凸顯:山腳下還是陽光普照,,這里卻能夠看到殘存的積雪,;明明已經(jīng)入夏,,依然需要穿著厚厚的大衣抵御寒風,;中國移動在這里沒有修建基站,,記者的手機始終處于“無信號”狀態(tài)……
生活在喧鬧城市的人們看來,,這種體驗或許是獨一無二的,但中隊隊員們早已習以為常,。
清晨4點半,,處于高緯度的中隊營地迎來了第一縷陽光。食堂旁邊的廚房中,,切菜聲,、炒菜聲早已不絕于耳。隨后,,集合的小號聲響徹營地,,身穿“火焰藍”的隊員們迅速集結(jié),、點名,、跑操,、正步走……開始了一天的訓練。
森林消防員,,職責是撲滅森林火災(zāi),,對于他們來說,,每一場撲火行動就是一場戰(zhàn)斗,,因此隊員們也習慣將“撲火”稱為“打火”。入山打火是怎樣一種體驗,?蹲點采訪期間,,記者也跟隨隊員們參與了一次巡山滅火演習。
演習點是一座傾斜角度約為45度的小山,,山頂布滿樹木,,山坡向陽處滿是草叢。
“集合,,列隊,,出發(fā)!”在中隊長王德朋的帶領(lǐng)下,,身著橘紅色戰(zhàn)斗服,、滿載滅火裝備的隊員們健步如飛,不到20分鐘,,隊員們已在山頂集結(jié),。而想要嘗試跟上隊員速度的我們,卻只能深一腳淺一腳地在山坡“蠕動”,,時不時還要休息一下,,到達山頂后,個個氣喘吁吁,,面紅耳赤,。
看到大部分隊員身上都背著風力滅火機和給養(yǎng)背包,記者有些好奇,。
“這些東西大概多重,?”
“40到50斤吧?!?/p>
這幾乎是一個成年人三分之一的重量,。背負這些器具裝備,隊員們往往需要趕赴路途遙遠的火場,,其間可能需要跨越數(shù)座大山,,蹚過數(shù)條河流。一去少則一星期,,多則半個月,,深山老林沒有信號,陪伴他們的,,除了身上的裝備,,就是一棵棵筆直的樹木。
辛苦嗎,?隊員們笑了起來,,天天都是這樣,習慣了。
孤獨嗎,?彼此相互看了看,,有一幫兄弟在,不孤獨,。
這樣一群剛剛20歲出頭的小伙子,,不少已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老隊員”。本應(yīng)是父母的心頭肉,,有的人卻已經(jīng)多年沒有回家與親人團聚過年,。在始終保持戰(zhàn)斗熱情的同時,他們擁有著超越年齡的老成和責任擔當,。
在這片千里林海中,,奇乾中隊每一名隊員,始終秉持著許黨許國,、竭誠為民的初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堅守的偉大力量和無悔的青春歲月,。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shù)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zhì)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