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5日電? 題:記者蹲點手記:這是一群怎樣的航天人?
新華社記者胡喆
載人航天,、北斗組網(wǎng),、嫦娥探月……近年來,中國航天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這些“造火箭,、搞衛(wèi)星”的航天人是一個怎樣的群體,?又是什么支持著他們砥礪前行?
2019年春,,記者有幸走進了中國運載火箭事業(yè)的發(fā)祥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在這里感受航天人的悲與喜、苦與樂,。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航天事業(yè)正是一項把不可能變?yōu)榭赡艿氖聵I(yè),。面對地球上最復雜的工況,,中國航天人立志要做中國制造的“強者”。
在采訪中,,記者結識了這樣一群可愛,、可敬的航天人,平凡而偉大,。
火箭總裝廠特種熔融焊接工高鳳林師傅人生中80%的時間都給了工作,,15%時間用來學習,僅有剩余的5%留給家人,。有一年連續(xù)攻關一個月,,他幾乎沒有合眼,每天在車間干到凌晨5點多,,回家洗把臉,,早上8點鐘又準時出現(xiàn)在車間。
高鳳林1980年至今一直從事火箭發(fā)動機焊接工作,,攻克了發(fā)動機噴管焊接技術世界級難關,,為載人航天、北斗導航,、嫦娥探月等國家工程的順利實施,,以及長征五號新一代運載火箭研制做出了突出貢獻。
像高鳳林這樣的航天人,,在火箭院還有很多,。1990年至1999年連續(xù)進行的國際商業(yè)發(fā)射服務中,長征火箭占到國際市場份額的7%至9%,,與阿里安,、德爾塔、宇宙神等火箭一起成為世界商業(yè)發(fā)射的主要運載火箭,。
“1995年,,長二捆火箭發(fā)射完美國洛馬公司2顆衛(wèi)星后,對方要求再簽6發(fā),。這個任務量在當時是難以想象的,,整個火箭研制隊伍都處于極度興奮的狀態(tài),,準備大干一場?!?/p>
多年之后,,曾參與長二捆火箭方案論證的中科院院士余夢倫回憶起這段長征火箭“走出去”的經(jīng)歷,年過八旬的他依然興奮得像個孩子,。
“是什么讓你們?nèi)绱藞猿??”采訪中,我們向面對的航天人發(fā)問,,得到的答案總是出乎意料的一致——“熱愛”,。
誠然,不論是載人航天,,還是北斗組網(wǎng),、嫦娥探月……火箭是連接人與太空的天梯,讓人類成功擺脫地心引力的束縛,,飛向廣袤無垠的太空,,探索未知的宇宙,無疑是一項神圣而光榮的事業(yè),。
責任越大,,壓力越大。正是有余夢倫,、高鳳林這樣一批又一批追夢人的奮斗,,才讓我們能將一個個不可能變成可能,戰(zhàn)勝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
天津濱海,,一座足有30多層樓高的高塔內(nèi),一枚“全副武裝”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正模擬發(fā)射條件下的環(huán)境,,進行全狀態(tài)振動情況試驗,。
長征五號是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的新標志。研制團隊經(jīng)歷過失敗的痛苦,,經(jīng)歷過持續(xù)攻關的艱難,,但他們從不言棄。
人們有理由相信,,中國航天人必將在浩瀚宇宙刻下更多中國印記。
新聞鏈接:
這里是中國航天的“技術高地”——揭開長征火箭跨越成長的基因密碼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