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拯救民勤”
2010年4月的一個下午,,張鑫被突如其來的風沙蒙住了眼睛,。她趕緊從陽臺逃進臥室,,關緊窗戶,。向外看去,,上海已是一片灰蒙蒙,,遠處的陸家嘴摩天樓群輪廓模糊。
她打電話給遠在民勤的馬俊河:“喂,,上海的沙子不會是從你們那來的吧,?”
馬俊河早已沒心情回答。那時在民勤,,他們遇到的麻煩遠不只是眼睛進沙——天邊的黑線變成遮天蔽日的黑墻,,廣告牌,、護欄被吹飛,溫室大棚被吹倒,;種下不久的作物全被吹上天,,沒來得及趕進室內的牲畜更是必死無疑;伸手難見五指,,少許的亮光不知是燈光還是火光,。在民勤氣象觀測站,能見度為0米,。
韓杰榮回憶起當年的四二四特強沙塵暴時,,仍然心有余悸,“簡直就像世界末日”,。而據甘肅省民政廳事后統(tǒng)計,,武威等6市超過130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逾9.37億元,。
外鄉(xiāng)人多有不知,,地處甘肅省武威市北部的民勤縣,雖是我國北方地區(qū)沙塵暴四大策源地之一,,但在歷史上卻是荒漠中的一片綠洲,,水草豐茂,可漁可牧,。
包括這三人在內的“拯救民勤”志愿者們,,絕不愿意,也絕不甘心讓綠洲消失在沙海中,。
“真正的英雄”
出了昌寧村就是沙地,,汽車只能跟著地上的車轍印翻過一個個沙丘。這樣的“路”自然不會讓乘客舒服,。
38歲的馬俊河開著這輛皮實的北京牌老吉普,,帶著記者往“前線”去。這種顛簸,,志愿者們與植樹的村民們早已習慣,他們每天都要體驗幾回,。
沙丘間,,正在栽樹的人們似乎可以靠外貌與衣著分成兩撥——膚白,著各色沖鋒衣的是志愿者,;皮膚黝黑,,裹頭巾、穿農服的則是村民,。馬俊河拉來一位面黑的小伙,,“這小伙子在這干了一個禮拜,,你看這皮膚,都跟當地人差不多了”,。馬俊河讓小伙子同記者好好聊聊,,他卻連忙搖頭。
“我有啥好采訪,?真正的英雄在那,。”他向村民們的方向努了努嘴,,“我就干了這么幾天,,他們干了都五六年了?!闭f完,,就抱著一捆樹苗遠去。
村民張大姐揮起鏟子鏟走虛土,,等搭檔將梭梭樹苗放進拖拉機提前打好的坑中,,再鏟土蓋在苗上。沒人猜得到她才44歲——粗糙,、黝黑的臉上有不少溝塹,,那是一張被風沙摧殘的蒼老面容。
“沒辦法,,干了五六年了,,風吹的唄?!睆埓蠼阕呦蛳乱粋€坑,,“要是不種樹,家就要被沙埋了,?!?/p>
過去5年間,每個春種與冬種期,,張大姐每天早晨6時起床,,帶著自己做好的饃饃,跟車來到這片地,,栽樹直到下午,。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男人們則要下地干活,,栽樹的中堅力量是中年婦女們,。馬俊河告訴記者,這些村民都是熟手,平均一個人每天可栽兩百多棵樹,,覆蓋5畝地,,效率約為志愿者的5倍。
而志愿者則“以人數取勝”,,幾百名志愿者一天也能把樹苗播滿百畝荒漠,。自從在上海遇到沙塵天氣后,張鑫就一直關心民勤的治沙情況,。從2017年起,,她每年春天都帶兒子去民勤栽樹。
近兩年,,“拯救民勤”志愿者協(xié)會每年治理5千畝荒漠,,當地政府則以一年5萬畝的速度推進?!白兓薮?。”韓杰榮感嘆道,,“降水量增加起碼一倍有余,,植被覆蓋率更是每天都在上升?!?/p>
他向記者展示了兩張照片,,那是國棟村東南方向一個叫干河墩的地方。2009年以前,,那里還是漫漫黃沙,;而在2018年拍攝的第二張照片里,那里已成綠色草原,。
溫水煮青蛙
民勤地處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之間,,是阻斷兩大沙漠會合的天然屏障。要么沙進人退,,要么人進沙退,。
42歲的韓杰榮憶起兒時的民勤時,話語間充滿懷念,。他說,,民勤當時“就跟天堂一樣”——家家戶戶房前屋后幾乎都種著一排排20多米高的白楊樹;河邊長滿紅柳,,孩子們有時會折下幾根柳條吹柳笛,,或是編成草環(huán)送給女孩子。村民們用柳鐮割下柳條,,再剝皮,把枝條編成柳筐,。這樣的柳筐不會吸水,,很輕,,且特別堅固。
帶著美好回憶,,韓杰榮離開了家鄉(xiāng),,到蘭州念書。2004年的一天,,還在讀研的他在一家餐廳吃飯時瞄了一眼電視,。電視上正在播放紀錄片《無水的綠洲》,影像對他來說既熟悉又陌生——這的確是民勤,,可這干涸的大地,、漫天的黃沙……家鄉(xiāng)怎么變成這樣?
韓杰榮吃不下眼前的飯菜了,。他起身離開,,決心做些什么?;氐綄嬍?,他上網找了百余篇關于民勤治沙的學術文章。有專家說,,民勤的地下水將在17年內消失,,拯救民勤,已是迫在眉睫,。
他決定先申請一個關于民勤的域名,。這對學IT的他而言,并非難事,。很快,,一個簡單的網站——“拯救民勤網”上線了?!氨<倚l(wèi)國,,守土有責”,8個大字下方是留言板,。他暫時沒有想好網站內容,,打算先看看人們的想法再說。
出乎他意料的是,,僅一個月的時間,,留言板上就有一千多條留言。許多和他一樣的人都在關心家鄉(xiāng)之變,。
“現在回想起來,,荒漠化其實早有跡象,只是大家都沒在意?!表n杰榮說,,“家門口的那口井,越打越深,,直到我10歲那年,,再也打不出水;小學教室門口就有個大沙丘,,一年級的時候,,識字課老師常帶我們到沙丘上課……”
通過加QQ、發(fā)郵件,、打電話,,韓杰榮認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包括當時在蘭州做制藥公司銷售的馬俊河,。2005年春節(jié),,韓杰榮與馬俊河約定在民勤見面,他們騎著摩托車訪遍民勤各地,。
自1997年離鄉(xiāng)以來,,這是韓杰榮第一次認真打量家鄉(xiāng),親眼所見一切使他震驚不已,?!巴耆珱]有小時候那種郁郁蔥蔥的感覺。河邊光禿禿的,,沒有紅柳了,,也沒有白楊了?!彼J為,,民勤環(huán)境的惡化是漸進又漫長的,長期居住在當地的百姓全然意識不到,,宛如溫水煮青蛙,;只有他這樣在外多年的人才能在返鄉(xiāng)時看出變化。
韓杰榮給記者找出一張他兒時在家門口拍的照片,。照片里,,他站在白楊樹下,對著鏡頭大笑,。而2005年他去了曾經拍照的地方,,再也尋不到那些樹。
延緩“17年”
梭梭樹,,又稱鹽木,,顧名思義,,耐鹽堿,耐干旱,。這是能在沙漠生存的重要特質,。1棵成年的梭梭樹,可固定10平方米沙漠,。
先干起來,哪怕只是稍稍延緩專家口中的“17年”——馬俊河與韓杰榮的想法很快達成一致,。
2007年的大年初六下午,,馬俊河興奮地從老家民勤縣國棟村的村委會走出。村委會同意將村東的幾百畝地免費承包給他,。這片地,,村民不再放牧,而馬俊河也只能用它來栽樹,。
這就足夠了,,馬俊河心想。他趕緊聯(lián)系QQ群里的朋友,,約定開春后就來這片土地栽樹,。來自東航甘肅分公司的20多人響應了他的第一次號召。為了不讓這群年輕人覺得枯燥,,馬俊河精心規(guī)劃了行程,,將栽樹公益活動巧妙融進了公司的春游團建。他們一路自駕,,晚上還舉辦篝火晚會,。次日,他們前往國棟村東,,花一上午的時間種了20畝地的梭梭樹,。
類似團建活動連續(xù)辦了好幾年,“拯救民勤”志愿者協(xié)會應運而生,。到了2010年,,國棟村村委會決定以派工的形式幫助他們,讓村民們一道種樹,。馬俊河至今記得村支書那句話,,“外地人大老遠過來種梭梭,本地人能不管嗎,?”
“其實,,雇工程隊既便宜效率又高。我們花錢雇村民栽樹,,一來是想讓他們賺些錢補貼家用,,工資從一上午80元一直漲到150元,,這筆錢在民勤不是小數目?!表n杰榮說,,“二來,自己親手種樹,,會給他們帶來參與感與認同感,,讓他們自發(fā)地保護這片土地。再來,,民勤這地方以前相對封閉,,村民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外界,這也是一個讓他們與外界產生交集的機會,?!?/p>
國棟村東的這片沙地與鹽堿地,正是“拯救民勤”拯救的第一片土地,。栽完樹1個月后,,馬俊河再到那兒去,看到滿地的梭梭樹都冒了頭,,“當時感覺自己活了20多年,,那是最有成就感的一天”。又過了15年,,如今這片土地已有狐貍,、兔子等小動物出沒。
“本來想著在外打工,,混得好了還是要回老家的,,結果發(fā)現不光不一定能‘衣錦還鄉(xiāng)’,甚至可能無家可歸,?!痹诓龑幋逋獾柠}堿地上,馬俊河鏟起一些土,,覆在梭梭樹苗上,,“努力過才不會后悔!”
賺錢做什么
“別看現在風生水起,,當年一整年只能治理80多畝地,,還不如現在20多名村民干一上午?!表n杰榮回想當年窘境,,自嘲地笑了,“核心問題只有一個——沒錢,?!?/p>
單憑熱情,,能做什么?韓杰榮計算過,,把樹苗錢,、人力等消耗相加,平均一棵梭梭樹的成本在10元左右,。而2007年一整年,,“拯救民勤”一共只收到12000元捐款。
他們想過以經營副業(yè)賺錢——通過電商平臺售賣農副產品,。民勤縣晝夜溫差大,、日照長、水分蒸發(fā)量大,、工業(yè)污染少,得天獨厚的條件是農副產品質量過硬的保證,。他們?yōu)槠放破鹈八笏筠r莊”,,策劃案卻因“要人沒人、要錢沒錢”而擱置,。
2009年,,馬俊河辭職返鄉(xiāng),打算全心全意投入治沙事業(yè),,卻發(fā)現“沒錢什么都干不了”,。當樹苗栽完或沒有志愿者前來時,他只能困守家中,。村里信號不好,,他甚至難與外界聯(lián)系。
轉機來得不算太晚,。2010年4月,,四二四特強沙塵暴來襲,其影響波及到遠在東南的上海,、杭州乃至臺北,。正巧,一位來自杭州的記者在蘭州,,親歷了人生第一次沙塵暴體驗后,,他設法找到韓杰榮與馬俊河。2011年3月,,《杭州日報》在副刊整版刊登了關于“拯救民勤”的文章與公益募捐信息,,之后杭州市民連續(xù)多年資助2600公里之外的民勤,在荒漠上種起大片梭梭樹“杭州林”,。
在自然災害面前,,沒有一個地方能成為獨立的“天堂”,。
在多家媒體的集中報道下,“拯救民勤”傳遍全國,。捐款與志愿者們紛至沓來,,馬俊河負責在民勤對接志愿者,韓杰榮則游走各地,,嘗試募集更多捐款,。
2013年,他們的電商計劃終于落地,。當時,,政府鼓勵農民大量種植紅棗、枸杞等作物,,產出質量雖高,,卻缺銷路。兩人便收購不少農作物,,通過朋友圈售出“梭梭農莊”的第一批商品,。質量打開銷路,“梭梭農莊”登陸了多家電商平臺,,現今商品范圍擴大到蜜瓜,、南瓜、羊肉,、面粉等,,甚至有顧客對當地的沙子趨之若鶩。
即使以市場價的1.5倍收購農民手里的作物,,“梭梭農莊”依然能以每年近千萬元的營業(yè)額,,凈利30萬元左右。韓杰榮有工作,、收入,,于是這筆錢全被用于“拯救民勤”的運營,還給在組織全職工作的馬俊河發(fā)工資,。社會捐款則用于公益,,主要包括治沙與當地教育慈善,資金的流動明細對每一位捐贈者透明,。
“有人不理解我們?yōu)槭裁匆鲭娚?。”馬俊河說,,“一來是為了賺錢養(yǎng)活自己和家人,,維持組織正常運轉,反哺公益事業(yè),;二來是為了留住老百姓,。只有讓老百姓富起來,,明白留在家鄉(xiāng)有盼頭,他們才會真的留下,?!彼麄兊碾娚棠J奖划數夭簧偃私梃b、復制,。2017年末,,民勤縣達到脫貧摘帽標準。
栽樹機器人
2013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視察時強調:確保民勤不成為第二個羅布泊,。
6年之后的今天,民勤縣確實正在遠離“第二個羅布泊”的命運——2015年甘肅省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監(jiān)測結果顯示,,與上期2009年監(jiān)測結果相比,,民勤縣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積分別減少了6.26萬畝,、6.76萬畝,;民勤縣的“沙漠之湖”青土湖曾一度消失數十年,自2007年國家實施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工程以來,,10年間,地下水位回升了1.08米,,又成野生水鳥越冬棲息的樂園,。
馬俊河卻沒有太過樂觀。他承認,,民勤的荒漠化確已得到有效遏制,,“就你今天采訪時刮那陣風,換幾年前保證你吃一嘴沙,,現在就那么幾粒,。”但他也直言,,一些人所說的“民勤實現逆荒漠化”言之過早,。
2018年,民勤縣年均降水只有100多毫米,,而蒸發(fā)量高達2000多毫米,。“最關鍵的還是水?,F在民勤的水資源仍然沒有得到很好的修復,。”直到今天,,民勤縣的農村里,,仍然采用IC卡定額用水,。每家按人口、農產,、牲畜種類與數量向政府提交申請,,按額度定量取水。
栽了一上午樹,,馬俊河與村民們都沒喝過一口水,。“我們喝水少,,早就習慣了,。”他告訴記者,,現在的努力主要還是為了維持現狀,,同時改善村民的生活質量。
治沙12年,,“拯救民勤”日益專業(yè),。梭梭樹的種植密度從每畝120棵一路減到林業(yè)局所提出的每畝45棵。栽樹時最費力的挖坑與澆水也由拖拉機與運水車負責,。他們養(yǎng)了駱駝,,既能吃掉過于茂盛的樹葉,防止樹吸干土地養(yǎng)分,,駱駝又能踩踏鼠洞,,阻止老鼠對樹的啃食破壞。他們還立了不少鷹架,,方便捕食老鼠的老鷹落腳,。
有其他公益組織主動伸出援手,向治沙一線派了工程師,,試圖解決鹽堿地滲水環(huán)節(jié)時間過長的問題,。韓杰榮還不滿意,他想要實現全自動化栽樹,。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民勤綠洲外圍尚有約100萬畝荒漠須治理,,政府每年治理5萬畝,“拯救民勤”治理5千畝,,到完工還得十多年,。
“我的設想是打造一個類似四足機器人的栽樹機器人?!闭勂鹫c清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合作研發(fā)的栽樹機器人,向來語氣平和的韓杰榮難掩興奮,“現在連原型機都還沒有,。不過,,如果成功,民勤縣的治沙進程將縮短到5至8年,?!?/p>
今年春天,張鑫依然如往年一樣,,帶著孩子從上海來到民勤,。她鏟土,孩子再把梭梭樹苗放進坑中,。不遠處,,他們第一年種的梭梭樹已經長到齊膝高。(見習記者 胡幸陽)
-
北方地區(qū)將有大風沙塵 中東部地區(qū)將有降雨天氣
2019-03-18 08:25:46
-
甘肅民勤:沙漠中的紅崖山水庫將擴容增加蓄水量
亞洲最大的沙漠水庫甘肅民勤紅崖山水庫,,將迎來建庫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擴容,,以通過擴容增加蓄水量為民勤生態(tài)治理提供水資源保障。2015-12-18 14:48:29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