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3月18日電 題:河田雞“搬家”背后的造林故事
新華社記者林超
陽春三月,,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河田鎮(zhèn)蘆竹村,近2萬只河田雞在266畝山林間悠閑地散步,。它們是近年來長汀縣持續(xù)植樹造林的直接“受益者”——不僅從家家戶戶的后院搬進了蔥郁的樹林,而且“身價”倍增,。
“河田雞要散步,、吃草,還怕太陽曬,,住在樹林里最合適,。”這些雞的主人,、蘆竹村養(yǎng)雞大戶藍秀說,,河田雞因主產于福建長汀縣河田鎮(zhèn)而得名,,肉質鮮美。但河田鎮(zhèn)曾經四面荒山,,幾乎寸草不生,。當時大多數(shù)河田雞只能散養(yǎng)在家家戶戶的院子里。
“讓綠色趕走貧困”,,這是長汀縣2002年提出的水土流失治理口號,,一場全民參與的植樹造林和水土流失治理運動持續(xù)至今。2006年,,藍秀心里也有了主意:她要把蘆竹村的荒山承包下來,,在荒山上種樹,在樹林里“牧雞”,。
毛竹,、松樹、桑樹,、桂花樹……一棵棵樹苗活下來,,一座座山頭綠起來。蘆竹村曾經的荒山,,如今已變成了生長著17種樹木,,四季常青的生態(tài)家園,。藍秀用圍欄把266畝山林圍起來,,在其中分散建設了18棟雞舍。到了晚上,,有的雞回雞舍休息,,有的雞直接在樹上過夜。
藍秀的雞群不斷擴大,,由最初的2000只種雞,,增加到如今的22000只種雞和近19000只商品雞,每年僅出欄雞苗就達180萬只,。
養(yǎng)在院子里的河田雞,,一只售價在100元左右,而在林間散養(yǎng)長大的河田雞,,是“生態(tài)雞”也是“走地雞”,,肉質緊實多汁,售價可達200元至300元,,銷往北京,、上海、福州、廈門等多個城市,。
藍秀說,,她的雞場去年營業(yè)額近1000萬元,純收入超100萬元,,還帶動了周邊20個貧困戶戶均增收近5000元,。“在政府鼓勵下,,我們不僅雇貧困戶來雞場幫忙,,還給每個貧困戶60只雞苗,他們養(yǎng)大了拿到市場上賣,,賣不了我還負責回收,。”
“長汀縣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和變化,,受益于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取得的卓越成效,。去年,長汀縣河田,、策武等7個水土流失重點鄉(xiāng)鎮(zhèn)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達到或超過全縣平均水平,。”長汀縣委書記廖深洪說,。
作為國家生態(tài)文明建設示范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chuàng)新基地,,2012年至2017年,長汀縣完成造林綠化面積共計30.97萬畝,。目前長汀縣森林覆蓋率達79.8%,,已是福建最綠縣份之一。
隨著水土流失治理的不斷推進,,長汀縣還有越來越多的家禽家畜,,正在從農家后院、簡易棚圈,,搬進郁郁蔥蔥的樹林。據(jù)統(tǒng)計,,2018年長汀縣林下養(yǎng)殖面積172300畝,,產值39720萬元,已建立了河田雞,、豪豬,、棘胸蛙、山羊和竹鼠等養(yǎng)殖示范基地,。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