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15日電? 題:培育愛國情 激發(fā)報國志——新疆庫車縣林基路小學的“紅色”傳承
新華社記者阿依努爾,、阿曼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走進新疆庫車縣林基路小學,,國學班的30多個孩子正在飽含激情地朗誦《少年中國說》,,在這個有著悠久歷史的“紅色”小學里,孩子們整齊洪亮的聲音格外震撼人心,。
林基路小學位于新疆阿克蘇地區(qū)庫車縣,,1936年8月,,由時任庫車縣縣長的革命烈士林基路創(chuàng)辦,。目前共有1644名學生,其中,,70%以上是少數(shù)民族,,作為“自治區(qū)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它將“紅色”基因作為精神內(nèi)核,,將愛國主義情懷根植在一代又一代學生的心中,。
林基路原名林為梁,1916年出生于廣東臺山都斛鎮(zhèn)大綱村,。1933年加入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和中國反帝大同盟,。1935,他在日本成立“中共東京支部”,,開展一系列的革命運動,。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前回國并于同年10月奔赴延安。1938年受中央派遣赴新疆開展統(tǒng)一戰(zhàn)線,,1942年9月,,被盛世才軟禁,在獄中堅貞不屈,,與陳潭秋,、毛澤民一起被秘密殺害,年僅27歲,。
在擔任庫車縣縣長的兩年時間里,,林基路清理冤獄,懲治惡吏,,改革吏治,,廢除農(nóng)官鄉(xiāng)約制,堅決實行民主選舉區(qū)、村長制度,;改革稅制,,堅決廢除包稅制,減輕百姓負擔,;組織興修水利,、修路筑橋,建成貫通庫車,、沙雅兩縣的大灌渠,、蘇巴什大壩和庫車河大橋;尤其重視興辦教育事業(yè),,甚至在只有18個未成年人的柯爾克孜族聚居村落開辦學校,,深受人民愛戴。
走進校園,,最先映入眼簾的是教學主樓,,在教學主樓兩側(cè)墻面上,林基路烈士的革命生涯通過一幀幀歷史照片被展現(xiàn)出來,,校史館、人文景觀,、隨處可見的勵志名言,、革命烈士事跡,也讓這所學校的紅色底蘊一覽無余,。
紅色文化是學生學習的一部分,。“除了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內(nèi)容之外,,我在課堂上也會給學生穿插革命故事和歷史記憶,。”五年級三班班主任張莉說,。
紅色文化也走進學生的文化生活,。開展愛國主義主題演講比賽、知識競賽,、征文比賽,、唱紅歌、觀看紅色電影……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多感官參與,、多維度體驗,,對愛國主義的理解也由此逐漸深化為心中理念。在重大節(jié)假日,,緬懷革命先烈,、講述革命烈士英雄事跡,,是林基路小學師生堅守多年的傳統(tǒng)。
“更重要的是,,紅色文化對學生的‘三觀’以及學生的實際行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林基路小學黨支部書記孫建軍說,。
六年級一班的學生古麗則巴·巴拉提說起紅色文化課程,,脫口而出的一句便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上五年級時第一次聽到這句話,,當時很感動,,后來這句話就成了我的座右銘?!?/p>
去年,林基路小學成立了國畫、書法,、中國象棋,、武術(shù)等24個小學生社團,結(jié)合第二課堂,在每個年級都成立了國學方隊,學習誦讀國學經(jīng)典。迪麗努爾·亞森參加了六年級的《千字文》方隊,除了誦讀,她還學習了國學操,、畫國畫,。她告訴記者:“紅色文化讓我明白了要做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p>
已退休的老校長姬志濤見證:改革開放以來林基路小學從只有兩間平房的簡陋校舍,,發(fā)展到如今占地32畝,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塑膠操場,、乒乓球場一應俱全的現(xiàn)代化校園的歷程,。他說:“一代又一代學生在這里成長,條件一天天變好,。更加可貴的是,,革命精神和愛國傳統(tǒng)仍在一代代延續(xù)和傳承?!?/p>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shù)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zhì)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