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5月20日電(記者劉雅鳴,、劉金輝)以前,,18歲的殘疾小伙張炎出門首先要下的是自家門前垂直高度兩米多的一個土坡,,沒有媽媽的攙扶,,他經(jīng)常會摔倒。如今,,經(jīng)過放緩坡度和水泥硬化的改造,,張炎自己開著電動輪椅輕松地就能下坡。
張炎的家鄉(xiāng)河南省信陽市新縣位于大別山深處,,是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該縣有各類殘疾人2.56萬,占總人口的7.2%,,是殘疾發(fā)生率較高的地區(qū),。
張炎患有先天性脊柱側彎,側彎弧度達120度,,整個身體變形,,右腿也嚴重畸形。3年前,,正讀高一的他退了學,。此后他把自己關在家里,打了一年的游戲,。
“當時我就是混吃等死,,不愿出門,動不動還跟媽媽發(fā)脾氣,?!睆堁渍f。
為了挽救張炎,,去年底,,父母帶他到南京的醫(yī)院做了個大手術,花費24萬多元,。盡管有各種報銷補貼,,巨額費用還是讓家里吃不消。
今年4月,,縣殘聯(lián)對張炎家進行了無障礙改造,,把他家門前到大路之間的大土坡進行改造,蹲廁改為馬桶,,并加裝扶手,,門前臺階和門檻都用水泥砌成緩坡,并送了他一輛電動輪椅,。
村里為可以自由出入的張炎提供了公益性崗位,,幫助村委做些電腦文字處理的工作,每月工資650元,。張炎開著電動輪椅10分鐘就能到村部工作,。
現(xiàn)在,,張炎能獨立工作、出行,,他還學會了做飯,。“我想開個網(wǎng)店,,賣家鄉(xiāng)的土特產(chǎn),。這些年母親過得太艱難,我要報答她,?!睆堁渍f。
通過家庭無障礙改造,,越來越多像張炎這樣的殘疾人,,開始走出家門走向社會。
據(jù)新縣殘聯(lián)介紹,,該縣重度殘疾人有無障礙改造需求的有1357戶1403人。從2013年開始到現(xiàn)在,,按照每戶3500元的標準已經(jīng)改造了840戶,,剩余家庭將在今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改造。
除了家庭改造,,新縣一些村莊還進行了整村無障礙改造,。在有39戶殘疾人的千斤鄉(xiāng)戴灣村,盲道覆蓋了幾乎所有道路,,村部所有有臺階和檻的地方都增加了緩坡,,還建起了康復室。在村里的文化廣場上,,盲道,、緩坡、廁所扶手等,,讓殘疾人無障礙通行,。
戴灣村45歲的聶桂萍因病致左腿和左手殘疾,好強的她以前不怎么到廣場上活動,,怕給別人添麻煩,。她說:“現(xiàn)在從家到廣場、村部都很通暢,,有時間了就會出去走走,,心情也好了許多?!?/p>
戴灣村村支書戴大舉說,,無障礙改造讓殘疾人能平等地享受村里的公共服務,,也增強了健全人的助殘意識。
“加個扶手,,降低灶臺,,這些看似不大的改造,就能改變殘疾人的生活甚至命運,,激發(fā)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融入社會的信心,。”信陽市委書記喬新江說,,全市今年要實現(xiàn)8000戶殘疾家庭無障礙改造,。
在河南新縣的異地扶貧搬遷中,新建樓房也實現(xiàn)了無障礙,。田鋪鄉(xiāng)塘畈村村民從深山中搬出,,住進樓房。該村村民付德余三年前因意外事故導致重度殘疾,,常年坐輪椅,。
付德余的新家在一樓,一個緩緩的坡道通到家門口,,屋內的墻上安裝有扶手,,衛(wèi)生間有沐浴凳,馬桶旁有扶手,。在樓外,,挨著付德余家的空地上,殘聯(lián)為他量身安裝了雙杠,,他可以扶著它做康復訓練,。
付德余的老伴兒說,政府考慮得太周到了,,有了這些,,她可以抽出身來在街道打掃衛(wèi)生,這是鄉(xiāng)里為她提供的公益性崗位,,每月可收入650元,,減輕了生活負擔。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這是今年全國助殘日的主題。河南省殘聯(lián)理事長王麗說,,無障礙改造,,改造的是殘疾人家里的設施,改變的卻是殘疾人的生活,。如何精準對接殘疾人需求,,為他們提供有效幫助,,讓殘疾人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還需各方齊努力,。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