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4月5日電? 題:生態(tài)葬祭祀見聞:對生命輪回的紀念 對自然輪回的尊重
新華社記者 汪偉
清明節(jié),,遼寧省沈陽市的海葬紀念碑前,,韓志剛在已逝先人名字一側粘上一朵菊花,后退一步躬身行禮,,對親人的祭祀簡單不失莊重,。“老人走前表達希望海葬,,融于自然才能回到自然,。”韓志剛說,。
近年來,,遼寧省通過補貼等多種方式鼓勵引導生態(tài)殯葬,為滿足部分人群的祭祀需求,,省內(nèi)各級民政部門還建設了海葬等生態(tài)殯葬的集中祭祀地點,。“引導大眾轉變殯葬觀念,,比補貼更重要的是兼顧民俗,。”遼寧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處長王茂彥說,,很多人對海葬有顧慮,,重要原因就是如何解決祭祀問題。
位于沈陽市南部的龍泉古園內(nèi),,順路依坡而建的黑色理石碑就是一處海葬紀念園,,既沒有大量占用土地,又滿足了祭祀需求,。為了追念親人,,有的如韓志剛一樣粘一朵花,有的只鞠躬行禮,?!肮痪啪虐四辏P東海葬初現(xiàn),,有勇為人先者,,以其開明,將海為墓,,留耕田以復用,,免守墓之力以勞眾生,,其德之厚令世人敬仰……”一座臥式石碑雕刻著海葬者的德行。
海葬紀念碑西側的一片草坪上,,如果不是一旁刻有姓名的集中式墓碑,,很難知道草坪下安葬著骨灰。而草坪上,,偶爾可見的鮮花就算是對逝者的紀念,。
“這是對生命輪回的紀念,也是對自然輪回的尊重,?!?沈陽市龍泉古園總經(jīng)理戴友峰指著成片的由花崗巖搭建的墓地說,和海葬,、樹葬相比,,這幾十年修建的墓穴,留下了幾百年也不會消失的墓地,,每年祭祀還會帶來大量垃圾,,這已經(jīng)成了擺在活人面前的一道難題。如果不盡快引導廣大群眾接受生態(tài)殯葬,,20年后真成了“墓地圍城”,。
遼寧省2012年開始實施骨灰海葬補貼政策,除食宿費用外,,全省城鄉(xiāng)居民海葬基本服務費用全部由政府承擔,。6年間,海葬的數(shù)量每年以12%的速度增長,,近3萬份骨灰撒海,,節(jié)約土地約18萬平方米。2017年,,遼寧省對樹葬,、草坪葬等生態(tài)殯葬也實施補貼。
戴友峰指著自己馬上建起的樹葬墓園說,,樹葬是更為環(huán)保的方式,且更能兼顧祭祀需求,。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