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5月12日是第四个“国际植物健康日”。11日,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单正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植物健康关乎粮食安全、农业生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人体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22年5月12日,联合国宣布设立“国际植物健康日”,旨在在全球范围内提高促进植物健康以帮助终结饥饿、减少贫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识。
据介绍,近20年来,我国在农药绿色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比如在农药新产品研发方面,对高毒农药进行替代,并加大绿色农药创制投入,建立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的农药科技创新平台,创制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低风险的化学农药新品种及生物农药,农药制剂也朝着更加绿色环保方向发展,悬浮剂、水剂、水乳剂等环保剂型比例逐年提高。
单正军坦言,虽然我国农药绿色化工作成绩突出,但在技术创新、标准体系和产业成熟度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在农药应用方面,我国加强绿色防控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加强主要作物重点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报,形成了集成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单正军说。
单正军强调,植物健康理念正在改写农药行业规则、重塑行业底层逻辑,需要从“病虫害灭杀”转向“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打造更好的“植物医生”,推动农药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科普中国官方网站
【纠错】 【责任编辑:孙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