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12月14日電 題:扶貧車間里的脫貧“新生活”
新華社記者張磊,、王飛航
在“嗒嗒嗒”作響的縫紉機旁,,張玉娟抓起新衣裁片一只手拉、一只手推,,熟練地“游走”在手指與針線之間,,很快便鎖好了邊,。她所在的扶貧車間里,有100多名和她一樣的婦女,,忙碌著裁剪,、縫紉,,正在趕制一筆30萬件銷往東南亞的服裝訂單。
她們多數(shù)住在車間附近的惠民家園小區(qū),,這里是山西省榆社縣易地扶貧搬遷的安居房,。從2016年開始,榆社縣政府對9614名生活在大山深處的貧困群眾進行搬遷,。散居在山窩窩里的村民住進敞亮,、溫暖的樓房,供電供水都有了保障,。
今年39歲的張玉娟過去是榆社縣箕城鎮(zhèn)北棗林村的建檔立卡貧困群眾,,2018年底,她和家人告別窮山溝,,搬到了惠民家園,,一家四口住在一個6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靶^(qū)冬天不用燒爐子,,擰開水龍頭有清澈的水,出門就是超市,、藥店,,生活太方便了?!睆堄窬暾f,。
進城容易,扎根難,。當時,,家里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是老公在外地飯店打工,面對吃穿住行都要花錢的城鎮(zhèn)生活,,張玉娟擔心下山以后靠什么生存呢,?
“最難的還是就業(yè)?!庇苌缈h箕城鎮(zhèn)書記張童表示,,要通過創(chuàng)業(yè)、務工和發(fā)展產(chǎn)業(yè),,來改善搬遷民眾的生活,,幫助搬遷群眾“穩(wěn)得住、能致富”,。
為此,榆社縣針對搬遷群眾開展技能培訓,,開發(fā)出“就地就近,、居家靈活,、勞務輸出”三種就業(yè)方式,幫助搬遷群眾實現(xiàn)了“就業(yè)無門”向“選擇就業(yè)”的轉(zhuǎn)變,。
2019年7月,,張玉娟成為山西森宏服裝有限公司扶貧車間的第一批員工。公司就在家門口,,工作時間也很靈活,,方便照顧上初中的孩子,掙錢和照顧家人兩不誤,,她對自己的工作很滿意,。
幾乎零基礎的張玉娟,被送到福建泉州進行了3個多月的技能培訓,,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扶貧車間縫紉一組組長,,還帶了十幾個徒弟?!跋攵疾桓蚁?,種了半輩子地的自己也能成為工人?!彼f,。
“現(xiàn)在自己每年能掙近3萬元,老公打工年收入三四萬元,,不僅摘掉了貧困帽,,生活也越來越紅火了?!睆堄窬晷老驳卣f,,前兩天還剛領到9.5畝玉米地的流轉(zhuǎn)托管補助4000多元。
張玉娟一家的生活變遷只是山西省促進搬遷群眾就近就業(yè)的一個縮影,。山西省“十三五”期間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將36萬余名貧困群眾搬出大山。為確保有勞動力的搬遷家庭一戶至少有一人穩(wěn)定就業(yè),,全省共建成1009個扶貧車間,,并扶持了452家扶貧龍頭企業(yè)。
山西省扶貧辦副主任張建成表示,,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保就業(yè),特別是保貧困勞動力就業(yè),,就是兜住了最大的民生底線,,也筑牢了鞏固脫貧成果的堅實防線。
為了防止因疫返貧,山西省出臺克服疫情影響確保貧困群眾產(chǎn)業(yè)就業(yè)增收的28條具體措施,,多措并舉確保貧困勞動力就業(yè)促進增收,。截至10月底,全省返崗務工貧困人口達到89.55萬人,,比去年增加7.75萬人,。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shù)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zhì)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