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4月25日電(記者王圣志 劉美子 水金辰)紅手印,這一中國農民質樸而堅決的表達,,曾揭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
40年前,,安徽鳳陽小崗村村民為了治窮,,第一次摁下“包產(chǎn)到戶”的生死契約,而后又為挽留一位改革路上的帶頭人三次摁下紅手印,,讓這片厚重的土地迸發(fā)出一個時代的傳奇,。
第一次紅手印:一夜跨過溫飽線
?。保梗罚改暌粋€冬夜,,在安徽鳳陽縣小崗村一間低矮破舊的茅草屋里,18個衣衫襤褸的村民就著昏黃的油燈,,醞釀著一件“可能會坐牢”的“驚天大事”,。
“當時生產(chǎn)隊餓死了60多個人,餓絕了6戶,?!薄∧暧馄哐男彺宕迕駠懒⑷A回憶說。他是小崗村“大包干”帶頭人之一,。
?。矗澳昵?,小崗村是以“吃糧靠返銷,、用錢靠救濟、生產(chǎn)靠貸款”而聞名的三靠村,。經(jīng)常鬧饑荒,,農民大多外出乞討。
“一家妻兒老小,,幾天不燒鍋,。我父親餓得下不來床,就想吃一口芋頭干,,但我弄不來,?!薄按蟀伞绷硪晃粠ь^人嚴宏昌噙著淚回憶道。
為了活命,,18個村民摁下紅手印,,共同起誓,瞞上不瞞下,,瞞外不瞞內,,把田地分到各家,搞起了包產(chǎn)到戶,。
“哪怕坐牢,,如果能親眼看到他們吃上一頓飽飯,我認了,?!薄按蟀伞睅ь^人之一的嚴俊昌說。
紅手印一摁,,土地就被寄予了最大的期許,,這極大地釋放了農民的生產(chǎn)積極性,一小塊因“分地”而豐收的田地悄悄地出現(xiàn)在荒涼的大地上,。
沒有不透風的墻,,1979年4月的一天,時任鳳陽縣委書記陳庭元到小崗村所在的梨園公社檢查時,,發(fā)現(xiàn)了這個“驚天秘密”,。
“陳庭元看見年輕的兩口子在地里干活,問怎么就你們倆干活呢,,看樣子你們是分到戶干的吧,,兩人沒說話,陳庭元也就心知肚明了,?!兵P陽縣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陳懷仁說。
是立即扼殺還是等等再看,,省市縣各級政府選擇了后者,。1980年春節(jié)剛過,時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的萬里來到小崗,。在嚴宏昌家,,萬里和他談了將近四個小時。
“一開始他就問‘我能隨便看嗎’,,我說能,。他先不表態(tài),不說好也不說壞。我心里是不安定的,,他要說一聲不對,,那我馬上就要進監(jiān)獄。但是他看完第一句話是‘我早就想這么干了,,就是沒有人敢,,你干對了’?!眹篮瓴f,。
18枚紅手印催生了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1980年5月,,鄧小平在一次講話中公開肯定了“大包干”。1982年,,中央第一個關于農村工作的“一號文件”正式出臺,,明確包產(chǎn)到戶、包干到戶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jīng)濟的生產(chǎn)責任制,。
“大包干”第一年,,小崗村糧食總產(chǎn)量13.3萬斤,相當于1955年到1970年糧食產(chǎn)量的總和,;人均收入400元,,是上年22元的18倍。20多年吃救濟糧的歷史就此結束,。
“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chǎn)黨也沒有今天的‘大包干’?!蹦赀~的嚴俊昌激動地說,。
再摁紅手印:挽留改革致富帶頭人
?。玻岸嗄旰?,小崗人再按紅手印,這次是為了挽留一位改革路上的帶頭人,。
沈浩,,2004年作為安徽省第二批選派干部,從安徽省財政廳到鳳陽縣任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這位后來被小崗村村民三次挽留的人,,卻在到來之初備受反對,。
?。保梗罚改暌院螅袊r村面貌日新月異。然而小崗“一夜跨過溫飽線”,,卻“二十年未進富裕門”,。
“當時他提出‘三步走’的發(fā)展思路,發(fā)展現(xiàn)代農業(yè),、辦工業(yè),、搞旅游業(yè),有的群眾講,,沈浩在這瞎吹,。”時任小崗村黨支部副書記張秀華說,。
“那時候農民就是覺得,,我把地種好,只要有吃的就行,,沒想要吃得好,。”“大包干”帶頭人之一的關友江說,。
小崗村地處淮河南岸,,離縣城28公里,當時有108戶,,耕地面積1800畝,,人均3畝多地,是中國傳統(tǒng)農區(qū)的縮影,。溫飽解決后,,村組織長期渙散、鄉(xiāng)村治理模式陳舊,、基礎設施薄弱,。
沈浩初到小崗時,村民人均年收入剛過2000元,,還有3萬元集體欠債,。他花了兩個月,把全村108戶人家跑了兩遍,,就為說一個道理:小崗村只有發(fā)展才能富裕,。
“他組織黨員干部群眾代表去華西、大寨等名村參觀,。相比之下,,我們確實差距很遠。我們是最初的改革者,,但如果不與時俱進,,就成了改革路上的絆腳石,。” 關友江說,。
長期以來,,小崗村只有一條泥土路通往外界。為了打破閉塞,,沈浩爭取到一筆50萬元資金后,,決定修一條水泥路。他將村民組織起來,,投工投勞,,按勞取酬,既省了錢,,又喚起村民參與感,。自己也天天泡在工地,什么活都干,,找不到工具,,就挽起袖子用手捧水泥。最終高質量地完成了施工,,節(jié)余了一半資金,。
這條被命名為友誼大道的道路,成為點燃小崗的“第一把火”,。隨后,,大包干紀念館落成帶動紅色旅游,村里招商引資辦起了工廠,,老百姓住上了集中規(guī)劃的新居,,村里的好事一樁接著一樁……
2006年,,小崗村人均收入超過5000元,。這年秋天,沈浩掛職期將滿,,小崗村民滿懷深情寫下挽留沈浩的請愿書,,摁下98個鮮紅的手印。
還有什么比紅手印更能表達農民的情感,?沈浩選擇留下,。
小崗:在深化改革中不斷前行
沈浩繼續(xù)留任的3年,是小崗村深化改革的3年,。
小崗村是典型的農業(yè)型村莊,,農村土地家庭分散經(jīng)營制約了現(xiàn)代農業(yè)的發(fā)展。
沈浩在一次村民大會上提出了醞釀已久的發(fā)展思路:把土地集中起來,,以合作社為龍頭,,整合資源搞適度規(guī)模經(jīng)營,,村民以土地持股形式加入。這讓小崗村炸開了鍋,。
當年冒著殺頭坐牢風險才分來的土地怎么能流轉出去?祖祖輩輩刨地取食的農民,,從不輕信口頭理論,。當年“大包干”帶頭人嚴俊昌就在其中。
“過去分田是改革,,現(xiàn)在土地合理流轉也是改革”,,沈浩一趟趟往老嚴家跑,一遍遍地解釋土地流轉的優(yōu)惠政策和觸手可及的收益,。老人臉轉向東,,他就轉向東,老人臉轉向西,,他就跟到西,。嚴俊昌終于點了頭。
兩年時間,,小崗村流轉了600畝土地,,村里發(fā)展起糧食、葡萄規(guī)模種植,,雙孢菇產(chǎn)業(yè)和甜葉菊種植基地等一系列現(xiàn)代農業(yè),。適度規(guī)模經(jīng)營,勢如破竹,。
嚴德友,,嚴俊昌之子,小崗村發(fā)展現(xiàn)代農業(yè)帶頭人,。在沈浩的幫助下,,他流轉了100多畝土地進行了葡萄種植,每畝收益是種糧的10倍,。嚴家父子倆逢人就講:“現(xiàn)代農業(yè)是小崗人的救星,!”
寒來暑往,又是三年,,小崗人滿懷著對富裕的渴望和對深化改革的期盼,,再次按下了挽留沈浩的紅手印?!凹t手印不是隨便按的,,只有老百姓認可了,才能按下這紅手印,?!薄按蟀伞睅ь^人嚴金昌說,。
2009年11月,,沈浩累倒在這片他深愛的土地,,小崗人第三次為沈浩按下紅手印,讓他長眠于此,。
?。玻埃保赌暌詠恚彺彘_展了集體資產(chǎn)股份合作制改革和“三變”改革試點工作,。2018年2月9日,,村民第一次領取了集體經(jīng)濟收益股權分紅。
“四次紅手印見證了小崗的發(fā)展,,也印證了一個道理,,中國共產(chǎn)黨永遠是改革路上的堅定領導者和推動者?!毙彺妩h委第一書記李錦柱說,。
-
【網(wǎng)絡媒體走轉改】從土地來,到土地去——小崗村新農民的致富經(jīng)
近年來,,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依托土地流轉,、家庭農場等方式大力發(fā)展現(xiàn)代農業(yè),實現(xiàn)土地經(jīng)營效益的最大化,。新華網(wǎng)記者近日走訪小崗村,,這里的種糧大戶、養(yǎng)殖大戶等一批思想活躍,、敢想敢干的新型農民讓人印象深刻,。他們從土地中來,到土地中去,,正深刻改變著農村的舊面貌,。2018-01-16 14:42:08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