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21日電 題:筑夢九天寫忠誠——記英雄的中國航天員群體
新華社記者李國利、梅常偉 人民日報記者余建斌,、谷業(yè)凱
太空,,人類夢想的疆土,,寥廓而深邃。
這是一種極為震撼的體驗:從343公里之外眺望地球,,大地脈絡分明,,海岸線清晰綿長,青藏高原的雪域云天仿佛觸手可及,;
這是一段壯美無匹的征程:一人,、二人、三人……寥寥數(shù)人的出征勝似千軍萬馬上戰(zhàn)場,,每一次都標注了中國人探索未知的新高度,;
這是一個千錘百煉的英雄群體:在中華民族的奮進史冊里,飛天勇士叩問蒼穹無疑是最精彩的篇頁之一,。今天,,他們正書寫著新時代的新華章。
他們,,就是英雄的中國航天員群體,。
“每一次對太空的叩問,都是下一次探索的開始”
這是屬于全體航天員的榮光,。
?。玻埃保纺辏吩拢玻溉眨艘淮髽?。明亮的雙眸,、莊重的神情、挺拔的身姿,,51歲的航天員景海鵬昂首闊步走上前臺,,亮閃閃的“八一勛章”緊貼胸口,讓三次進入太空的他心潮澎湃——這既是向最優(yōu)秀軍人頒發(fā)的最高榮譽,也是偉大祖國給最勇敢戰(zhàn)士授予的最高功勛,。
中國航天員的腳步,,伴隨著國家強起來的鼓點,正以“世界矚目的速度”走到一個個新的方位——
?。玻埃保衬辏对拢玻度眨笗r07分,,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圓滿完成我國載人航天首次應用性飛行,。王亞平站在“最高講臺”,一堂40分鐘的太空科學課,,在千萬青少年心底播下科學與夢想的種子,;
2016年11月18日13時59分,,景海鵬,、陳冬在太空完成33天中期駐留,為后續(xù)的中國空間站建造運營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
這短短3年里的兩次飛行,,飛行時間超過歷次總和的兩倍,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超過以往的總數(shù),。
一次次中國飛天的步伐,,留下的是民族永恒的記憶,中國人來到了太空,,而且有信心,、有能力飛得更高更遠——
2003年10月15日,執(zhí)行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楊利偉出發(fā)登艙前揮手致意,。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玻埃埃衬辏保霸拢保度眨稌r23分,楊利偉駕乘神舟五號飛船,,用21小時23分鐘環(huán)繞地球飛行14圈,、近60萬公里,在人類“走出地球搖籃”的漫漫征途刻下了屬于中國人的數(shù)字,。時隔短短兩年,,費俊龍、聶海勝執(zhí)行危險性及難度系數(shù)均高出很多的神六任務,,實現(xiàn)了載人航天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的重大跨越,;
2008年9月27日16時41分,,翟志剛在劉伯明,、景海鵬的密切配合下,,完成首次太空出艙行走,在343公里的太空軌道實現(xiàn)了中國人與宇宙的第一次直接握手,,讓茫茫太空多了一抹五星紅旗的鮮艷,;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號航天員出征儀式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航天員公寓問天閣舉行,,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從右至左)向歡送人群揮手致意,。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玻埃保材辏对拢保溉眨保窌r04分,景海鵬,、劉旺、劉洋“飄”進天宮一號,,太空從此有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國之家”,,首次手控交會對接,劉旺以不到7分鐘,、誤差18毫米的中國精度,,贏得世界喝彩……
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一號,13年間,,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天地往返技術,、獨立掌握空間出艙技術、獨立自主掌握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每一次對太空的叩問,,都是下一次探索的開始?!弊吆眯聲r代征戰(zhàn)太空的新征途,,這份豪情壯志始終在航天員們心中激蕩。
“你們飛多高,,中國人的頭就能昂多高”
有時候,,夢想會在一瞬間悄然而生。
?。玻埃埃衬?,當楊利偉飛向太空時,兩名年輕的飛行員在不同地方,,同時通過電視目睹了火箭升空的那一瞬,。25歲的陳冬心想:“什么時候我也能像楊利偉一樣飛向太空,為祖國飛得更高,?”23歲的王亞平看著火箭燦爛的尾焰,,腦子里閃過一個念頭:“中國已經(jīng)有了男航天員,,什么時候會有女航天員呢?”
唰,!當整流罩打開,,神舟十一號飛船的右舷窗亮了,壯美的太空又一次讓景海鵬驚嘆,。一句“爽,!”喊出了陳冬初見藍色星球的震撼,也喊出了他實現(xiàn)自己飛天夢想的酣暢,。
飛行歸來,,有小朋友好奇地問王亞平:“你在太空中會不會做夢?”她笑著回答:“在太空,,不管做不做夢,,我都已經(jīng)在自己的夢里?!?/p>
每一位航天員深知,,飛天夢,不僅僅是自己的夢,。
載人航天工程是一項宏大的系統(tǒng)工程,,每次載人飛行,有超過10萬名的技術人員用齒輪咬合般的團結協(xié)作,,托舉起英雄飛天,。“兩彈一星”元勛孫家棟形容:“離開了集體的力量,,個人將一事無成,。”
劉洋說起一個令她感動的小故事,。發(fā)射塔架上有個供緊急撤離的逃逸滑道,,52米高,航天員會在執(zhí)行任務之前進行訓練,,而技術人員會提前試驗,。一位年輕的女航天教員對劉洋說,她試跳時,,看到下面黑乎乎的,,兩腿在發(fā)抖,但想到是給航天員們當“沙袋”,,又覺得挺開心,。
“到了太空,地球的引力變得微乎其微,,祖國的引力卻越來越重,?!焙教靻T們有一個共同的感受:每次飛臨祖國上空,心跳都會加速,,會不由自主地凝望祖國的疆域,,情不自禁地隔著舷窗想去觸摸,每一次都會熱淚盈眶,。
費俊龍這樣對國外同行說:“你可以分享我的快樂,,卻無法分享我的自豪。因為在我身后,,有強大的祖國,,站立著13億多人民!”
有一個場景讓楊利偉至今難忘,。2004年,,他在美國紐約訪問時,應邀出席華人華僑的一次活動,。一位年近八旬的老華僑拉著他的手,,語調顫抖,臉上滿是淚痕:“你們飛多高,,中國人的頭就能昂多高!”
劉洋珍藏著一張照片,。2012年10月,,她參加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成立60周年校慶,一位退休女教授擠過人群與她合了影,。次年5月,,當她再次來到這里與學校附中師生座談時,一名小男孩遞給她一個信封說:“這是我奶奶給你的,,我長大了也要當航天員,。”劉洋打開一看,,竟是去年跟那位退休女教授的合影,,背面寫著:向為航天事業(yè)做出貢獻的人致敬!
跨越“上天的階梯”,,創(chuàng)造了訓練零淘汰率紀錄,,在世界航天界絕無僅有
1998年1月5日,,從1500多名優(yōu)秀空軍飛行員中百里挑一,、精心選拔的14人,匯聚北京航天城,,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他們面對五星紅旗莊嚴宣誓:“甘愿為載人航天事業(yè)奮斗終生,!”
這一天,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誕生,。
自1961年4月12日蘇聯(lián)宇航員加加林一飛沖天,,人類已進行上百次載人航天飛行,共有數(shù)百人次進入太空,。面對風險莫測的飛天旅程,,需要腳踏實地去追趕。
北京航天城,,航天員大隊公寓的門柱上,,鐫刻著“珍惜崇高榮譽、邁向更深太空”的隊訓,,見證著飛行員向航天員的轉變,、從天空向太空的跨越。天空與太空,,一字之差,,被蘇聯(lián)航天員列奧諾夫形象地稱為“上天的階梯”。
?。保疵着教靻T進入航天員大隊時,,年齡最小的已30歲。工作了10多年,,書本也擱置了10多年,,猛然間撿起書本當學生,要在一年時間里系統(tǒng)掌握許多生澀的學科理論,,對每個人無疑都是嚴峻考驗,,因此也被稱為“登天第一關”。一位來上課的老教授說:“要在3個月內教完一年的高等數(shù)學課程,,可真把我難住了,。”
2013年5月22日,,航天員王亞平(中),、聶海勝(右)、張曉光在模擬天宮一號組合體內進行太空授課訓練,。新華社發(fā)(朱九通 攝)
王亞平在參加航天員選拔時問楊利偉,,成為航天員最難的是什么?楊利偉回答了兩個字:“學習,?!钡人尤牒教靻T大隊,才真正體會到“學習”二字的分量,。
于是,,航天員們重回課堂,,白天上課、訓練,,夜里復習,、預習,航天員公寓成了“不夜城”,。
航天環(huán)境適應性訓練是第二道坎,,包含了眾多艱苦萬分的訓練。僅以其中的“超重耐力”訓練為例,,在飛船返回地球時,,人要承受自身重量數(shù)倍的壓力,很容易造成人的呼吸極度困難或停止,,導致意志喪失,、黑視甚至直接危及生命。
劉洋曾說:“太空雖然向女性張開了多情的懷抱,,卻從不有所偏愛,。”她剛開始進行離心機超重訓練時,,短短幾十秒,,6個G的負荷就已讓她如跑了萬米一般雙腿發(fā)軟,精疲力盡,。
在高速旋轉的離心機里,,常人只能承受3到4個G的重力加速度,航天員卻要承受40秒的8倍重力加速度,。訓練中,他們的五官被擠壓變形,,眼淚不自覺地往外飛,,胸部極度壓抑,呼吸非常困難,,手臂抬不起來,。一位航天員的母親看后,一邊流淚一邊不住地擺手說:“不看了,,不看了,!”
做這種訓練時,航天員手邊有一個紅色按鈕,,一旦挺不住了就可以立即按動紅鈕,,請求暫停。但20年來,,沒有一個人按過這個紅鈕,。
2002年6月17日,,航天員在進行穿脫訓練。新華社發(fā)
太空飛行中,,航天員每一步操作,、每一個細節(jié)都直接關系任務成敗。飛行手冊是航天員在太空執(zhí)行任務的寶典,,所有指令都匯集在9大本,、上百萬字的厚厚手冊里。在飛行程序訓練中,,他們做的筆記摞起來比桌子還高,,數(shù)以萬計的指令成為習慣動作和肌肉記憶,每個人閉上眼睛都能精準無誤地全流程操作,。
最終,,經(jīng)過嚴格考核與評定,先后選拔的兩批21名航天員順利通過考核,,全部具備了獨立執(zhí)行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能力,,創(chuàng)造了世界航天員訓練零淘汰率的紀錄,在世界航天界絕無僅有,。
“哪有運氣和奇跡,!”面對任務,航天員永遠在備戰(zhàn)
神十任務結束后,,王亞平返回地球才知道,,短短40多分鐘的太空授課,引起全世界高度關注,。
太空授課是神十任務一大亮點,。人在失重環(huán)境下連站穩(wěn)都很難,如果還要開展授課,、實驗和拍攝,,那比地面難出千百倍,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三人乘組為此在地面進行了200多個小時的訓練。
太空授課中的水球實驗,,王亞平做出的水球又圓又大,,格外漂亮??吹酵鮼喥匠掷m(xù)往晃動的水球中注水,,地面支持團隊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當完美的水球呈現(xiàn)在所有人面前時,大家才醒悟過來,,興奮地說:“這丫頭絕對做功課了,,她是想給我們一個驚喜呢!”
王亞平的確是做足了功課,。在太空最難做的是水球實驗,,動作輕了重了、水量多了少了,,都可能導致水膜破裂,。每次在地面做實驗失敗后,王亞平都和隊友們細查原因,,不斷嘗試,,找出竅門。
手控交會對接是難度極高的航天技術,,被稱為“太空穿針”,,對航天員的心理穩(wěn)定性以及快速反應、準確判斷,、精準控制等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世界航天強國也難免數(shù)次失敗,。
為掌握“穿針”技術,,確保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劉旺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訓練中,,劉旺堅持以最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他還主動提出將手柄延遲設置從1秒內延長到2秒,,提高操作控制難度,。地面1500多次的訓練,終于換來了太空中的一次成功,。
“哪有運氣和奇跡,!”用15年等待“換來”15天太空之旅的張曉光說,航天員面對任務,,永遠是在選拔,永遠是在備戰(zhàn),。
“無論‘主份’還是‘備份’,,都是航天員的本分”
北京航天城,空曠的模擬器樓,,聚光燈下的鄧清明一臉平靜——20年來,,他從未在聚光燈下出現(xiàn)過。
“我是航天員鄧清明,是目前航天員大隊唯一沒有執(zhí)行過飛天任務,、仍在訓練的首批現(xiàn)役航天員,。20年來,我3次入選任務梯隊,,3次與飛天失之交臂,。為了飛天做準備,我感到過枯燥,,也煩過,、累過,但沒有放棄過,。無論‘主份’還是‘備份’,,都是航天員的本分?!编嚽迕髀曇舨淮?,語氣卻十分堅定。
通過嚴格訓練的21名航天員,,全部有能力執(zhí)行太空任務,。但受任務密度和條件制約,不可能每個人都有機會飛天,,只能按照綜評成績排名確定人選,。往往,第一名和最后一名成績相差很小,,小到一兩分,,甚至僅僅零點幾分。神七航天員選拔時,,劉旺就差0.005分,。
大多數(shù)航天員都當過“備份”,有的甚至不止一次,。神五時翟志剛是“備份”,,神六時他又一次與飛天擦肩而過,但他兩次都站在戰(zhàn)友身后,,微笑著為他們出征壯行,;神七任務選拔時,陳全僅以微小差距落選,,他說:“我會努力當好‘備份’,,讓戰(zhàn)友在天上飛得更高更踏實?!?/p>
神十一任務發(fā)射前一天,,決定最終的飛天人選是景海鵬和陳冬,,鄧清明仍是“備份”。這是離夢想最近的一次,,又一次止步于發(fā)射塔前,。輪到鄧清明發(fā)言時,他停頓了一會兒,,轉過身面向景海鵬,,緊緊抱住他說:“海鵬,祝賀你,!”景海鵬也飽含深情地說了句“謝謝你,!”幾分鐘內,整個問天閣大廳寂靜無聲,,在場的許多人都流了淚,。
神舟十一號成功返回后,載人航天工程領導對鄧清明說:“你們和神十一乘組共同完成了這次任務,,任務的成功就是你們的成功,,航天員在天上的表現(xiàn)就是你們的表現(xiàn)?!甭牭健肮餐倍?,鄧清明激動地落淚。
?。玻埃保茨辏吃拢保橙?,一個普通的日子,卻因5名航天員的停航停訓,,被寫入中國航天史冊,。
吳杰、李慶龍,、陳全,、趙傳東、潘占春是我國首批航天員,,十幾年來,,他們日復一日地重復著“準備出征”這一件事,一次次接受祖國挑選,,一次次與飛天失之交臂,。因為超過黃金飛行期,他們再也沒有機會為祖國出征太空,,但他們仍像當年毫不猶豫參加選拔一樣,,堅決服從組織安排,退出現(xiàn)役航天員隊伍,。
撫摸著航天員紀念章,已年過半百的他們,還是難以忍住眼中的淚水,。
他們的等待與飛天的輝煌一起,,構成了中國航天史上最厚重的一頁。
“飛天就是使命,,太空就是戰(zhàn)場,,困難再大、危險再大,,都動搖不了我們征戰(zhàn)太空的決心”
西北大漠,,孕育了中國航天事業(yè)的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
?。玻埃埃蹦辏保痹?,航天員們第一次來到這里,踏入航天人的精神圣地——東風革命烈士陵園,。這座元帥,、將軍、士兵相依的不朽軍陣,,深深震撼了他們,。自此,每次執(zhí)行任務前,,航天員們都會前來瞻仰長眠于此的700多位獻身航天偉業(yè)的英烈,。
載人航天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yè)之一,曾有27人在執(zhí)行任務和訓練時不幸罹難,。
?。玻埃埃衬辏鞘澜绾教焓飞系亩嗍轮?。此時,,中國航天員正在備戰(zhàn)首次載人飛行任務。擔心世界航天接連失利的陰霾會造成影響,,一場座談會召來了航天員們進行交流,。沒想到,座談會開成了請戰(zhàn)會,。航天員的想法驚人的一致:“飛天就是使命,,太空就是戰(zhàn)場,困難再大,、危險再大,,都動搖不了我們征戰(zhàn)太空的決心!”
?。玻埃埃衬辏保霸拢保等眨箷r,,長征二號F火箭護送著神舟五號飛船直刺蒼穹,。上升到三四十公里高度時,火箭和飛船突然開始急劇振動,,與人體產(chǎn)生共振,,楊利偉眼前一片漆黑,感覺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難以承受,。共振持續(xù)了26秒后,終于慢慢減輕,。楊利偉如釋千鈞重負,,如獲一次重生。
后來有人評價:26秒,,見證了中國航天員英勇無畏,、舍身為國的赤膽忠心。
當?shù)灾緞偺筋^出來睜大眼睛,,瞬間被太空的荒涼,、廣袤和深邃所震撼。但他已經(jīng)比預計出艙的時間晚了幾分鐘,。此刻,,神舟七號飛船正以每秒鐘接近7.9公里的高速,在343公里的高度掠過祖國疆域,。留給他們執(zhí)行出艙任務的時間也就十幾分鐘,。
正當費盡周折打開艙門的翟志剛準備出艙時,報警聲突然響起:“軌道艙火災,!軌道艙火災,!”刺耳的聲音不斷重復。
飛船火災是全世界航天員在太空最怕發(fā)生的事故,。報警的第一時間,,軌道艙內的劉伯明和返回艙內的景海鵬檢查了所有設備,沒有發(fā)現(xiàn)火災,,也沒有發(fā)現(xiàn)短路跳火,。而此時軌道艙處于真空狀態(tài),是不可能發(fā)生火災的,。盡管翟志剛他們判斷不可能發(fā)生火災,,但可怕的報警聲一直在持續(xù)。
“還出不出艙,?”劉伯明問,。
“出艙!”翟志剛答,。
翟志剛攀出艙門,,全身已在深不見底的茫茫宇宙中,。按計劃,他要先把一個固定在飛船艙外的實驗樣品送回艙內,,然后再從艙內取出五星紅旗,,進行太空漫步和艙外展示。第一時間,,劉伯明先把國旗遞了出來,翟志剛心領神會地接過,,兩人臨時改變了出艙程序,。
2008年9月27日16時41分,,身著“飛天”艙外航天服的翟志剛,,揮動著鮮艷的五星紅旗向地面報告:“神舟七號報告:我已出艙,感覺良好,。神舟七號向全國人民,、全世界人民問好!請祖國放心,,我們堅決完成任務,!”
那一刻,人們從電視直播中看到的是五星紅旗在神舟飛船艙外飄揚,,但并不知道當時的驚險,。
返回地球后,有人問,,為什么要先展示國旗,?翟志剛說:“無論發(fā)生什么情況,我們都要完成任務,,讓五星紅旗高揚在太空,。”劉伯明說:“即使我們回不去,,也要讓五星紅旗在太空飄揚,。”
幸運的是,,事后分析表明,,軌道艙火災警報只是一場虛驚。
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號返回地球,,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從左至右)自主出艙后向現(xiàn)場搜救人員揮手致意,。新華社記者 王建民 攝
有人曾問兩度飛天的聶海勝和三次圓夢的景海鵬:“你們已經(jīng)實現(xiàn)飛天夙愿,,未來還打算冒這么大的風險嗎?”
“航天飛行是我們的事業(yè),,更是我們的生命,,為了飛天夢想,只要祖國需要,,我們隨時準備再上太空,!”聶海勝答道。
作為一名黨的十九大代表,,景海鵬面對中外記者提供了這樣一個“答案”:“我十分渴望再上一次太空,、再當一次先鋒、再打一次勝仗,,讓浩瀚太空再次見證一名航天戰(zhàn)士對黨和人民的絕對忠誠,、無限忠誠!”
追夢新時代,,“心愿只有一個,,就是再次飛向太空”
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在北京隆重開幕,。“建設航天強國”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國航天事業(y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空間站時代大幕開啟。北京航天城里,,航天員們開始了空間站任務學習和訓練的第一年,。
空間站時代,出艙裝配,、維修科學設備將是日常工作,,而出艙是超大負荷的活動。一直在鍛煉上肢力量和手指力量的王亞平,,剛開始并沒有具體概念,。5天艙外服的試驗做下來,完全顛覆了她的想象:在120多公斤的艙外服中才工作了三四個小時,,手就抖得拿不住筆,。而將來真正的太空出艙活動,一次就相當于地面連續(xù)工作七八個小時的訓練量,。
?。担皻q出頭的劉伯明看起來比10年前參加神七任務時還要精干。為了空間站任務,他主動加量訓練,,強化自己的體能,。剛做完身體檢查的他,肺活量達到6000毫升,,比年輕時還好,。
“慶幸趕上偉大的時代,有幸參與偉大的事業(yè),?!弊鎳絹碓綇姶螅瑒⒉饔星猩砀惺?。20年前,,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剛剛啟動。20年后,,已有外國航天員選擇來中國參加海上救生訓練?!巴鈬教靻T還想學漢語,,想加入到中國的航天員隊伍中,跟我們一起交流合作,?!?/p>
“心愿只有一個,就是再次飛向太空,?!辟M俊龍說。
新時代,,人人有夢,。
天舟一號首次采用以太網(wǎng)技術:未來航天員在太空上網(wǎng)不是夢
中國航天員楊利偉榮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空間科學獎章”
-
連續(xù)三發(fā),這是中國航天開啟超級2018的節(jié)奏
1月9日,、12日,、13日,中國內陸三大航天發(fā)射中心即太原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先后迎來了本年度首個航天發(fā)射任務。2018-01-19 08:22:55
-
外媒:中俄航天將進一步合作 或讓美國不高興
中國長城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與俄羅斯“頂級火箭制造商”這段時間正在談判,,以“獲得敏感的發(fā)動機技術”,。報道稱,這個舉動突顯出兩國之間日益加深的航空航天合作紐帶,,在華盛頓引發(fā)擔憂,。2018-01-19 12:22:15

-
征集丨2018“我向總理說句話”網(wǎng)民建言
2018-01-14 10:53:24
-
【影巢周刊·第77期】臘月至 欲還鄉(xiāng)
2018-01-20 09:05:42
-
“大寒已過臘來時”,盤點那些與大寒有關的詩句
2018-01-20 10:34:19
-
網(wǎng)安工程師遇電信詐騙用木馬“反制”
2018-01-20 10:14:49
-
飛機上開啟“開機模式”會向旅客收費嗎,?
2018-01-20 1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