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双进·双实践” 建设培育师范生“第二校园”-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7/08 13:46:17
来源:新华网

“双师·双进·双实践” 建设培育师范生“第二校园”

字体:

  高等师范院校承担着培养师范生的重任,是教师教育的“第一校园”,优质基础教育学校是师范生锻炼从教硬实力的沉浸式练兵场,是教师教育的“第二校园”。针对师范生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目标不够清晰,内容不够丰富,形式相对单一,指导力量不强,管理评价和组织保障相对薄弱等共性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借助大学学科资源和全国附校办学实践,建设培育师范生“第二校园”,通过目标融合、机制融通、资源融聚、方式融智,形成学科共建、人才共育、学术共研、资源共享的良好协同育人生态。

  以“双师”链接理论与实践。师范生培养实施“双导师制”,即由大学学科教师担任理论导师,合作附校教师担任实践导师,共同指导师范生成长的模式。日常学习阶段,理论导师带领师范生参与基础教育应用推广项目,深入体验理论前瞻性项目在合作附校的试点实施;教育实习阶段,实践导师指导师范生通过实践问题研究项目,完整经历从识别真实问题到生成解决方案的研究流程。“双导师”协同指导模式,带领师范生深度参与课题研究,助其直观理解“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内在互动机制,有效提升了师范生的实践能力。

  以“双进”丰富教研与教学。大学充分整合优质学科资源,以提升基础教育学校资源服务的系统性、精准性和实效性,组建“基础教育学科共同体”,强化对合作附校的专业性、学术化引领及内涵发展的资源支撑力。大学学科教师带领师范生深入合作附校通过听评课指导、座谈交流、专题工作坊等多种形式,聚焦一线教学问题,促进合作附校教研水平提升。合作附校教学名师走进大学,为师范生带来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的一线案例,充实和丰盈师范生课堂,共同培养具有“四有”标识的未来教师;同时参与大学改革试验所需的数据采集、成果孵化、实践运用等过程,反哺大学学科建设,促进大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双进”实现了大学-附校内涵共促、成果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生态。

  以“双实践”创新育人模式。创新见习实习研习模式,提升师范生实践效能,打造实践育人新阵地。围绕师范生从教地区开展定制化教学实践与乡村振兴调研,依托全国近百所合作附校,创设多样态的“双实践”教育情境,构建城乡“双实践”模式,为师范生提供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不同区域和层次学校实践资源,增加多元化实操选择、多层次研学交流。跟班听课并与附校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深入交流,拓宽教育视野,增强教育教学能力,全方位培养师范生从教能力;开展暑期社会实践项目,通过义务支教、青春宣讲、调研寻访、公益服务等形式回应国家与社会需要。

  “双师·双进·双实践”,聚焦师范生培育全链条、闭环式培养,让师范生在真实教育实践场域中,对标“四有”好老师标准,坚定师范生教书育人信念,厚植教育报国情怀,培养身为人师操守,激发教师职业崇敬,全面提升师范生“乐教适教”硬实力,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将持续统筹调配优质资源,不断丰富实践育人模式,赋能“未来教师”专业成长,助力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高质量融合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管理部 赵志鸿)

【纠错】 【责任编辑: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