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某高校采购中标事件引发热议——一台市价299元的路由器,在招标中竟被标出75万的“天价”,如此离谱的价格差令人质疑。
5月11日,涉事高校发布情况说明称,鉴于该项目出现影响采购公正的违法、违规行为,已终止采购。
招标文件明确要求采购防火墙,中标产品却是普通路由器。专业防火墙需具备防御入侵、病毒过滤等安全功能,而路由器仅仅是网络连接设备,二者在技术功能和价格上有天壤之别。中标者却能一路蒙混过关,直至网友曝光才紧急叫停。如此荒唐的招标,究竟是如何层层过审的?是技术失守,还是监管失灵?是专业能力不足,还是存在利益勾连?
此次采购已被叫停,但对该事件的处理不能止于“终止项目”“重新招标”。
纵观近年来的采购腐败案,有相当一部分源于涉事机构“买萝卜花了人参价”。尽管相关法律法规对采购流程有严格要求,但现实中“围标”“陪标”“量身定制”等操作屡见不鲜。这类事件损害的不仅是公共财政,更是社会的公平正义。
“75万买299元路由器”背后存在的问题必须彻查,还公众一个可信的说法。让阳光照进采购“黑箱”,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类似的荒唐剧才不会再上演。(文案:李洁琼、王志艳)
【纠错】 【责任编辑:王志艳】